我國耐藥形勢嚴峻
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肝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然而,在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長期治療的過程中,耐藥卻成了患者實現治療總體目標路上的絆腳石。據保守估算,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0萬名的乙肝患者產生了耐藥性,耐藥已成為乙肝治療的最大障礙。
耐藥的成因
乙肝病毒是以病毒DNA為基礎不斷進行復制、繁衍的。由於病毒在復制過程中缺乏矯正功能,因此乙肝病毒的變異率比其他DNA病毒要高10倍左右。在乙肝抗病毒的治療過程中,一旦病毒結構發生改變,產生變異,就有可能發生耐藥,使原本對病毒有效的藥物失去療效或者療效大大降低,造成病毒反彈、血清ALT升高、疾病進展、e抗原血清轉換率下降。同時,患者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並發症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更有甚者,耐藥將增大肝移植患者肝炎復發的風險,使肝硬化患者失代償和死亡率增加。同時,耐藥病毒株的傳播會使受感染人群在感染初期即感染耐藥病毒,進而加大了日後的治療難度。
《共識》的預防策略
目前醫生和患者對耐藥的危害認識還很不足,往往是等耐藥發生之後才進行“補救”。其實,預防耐藥勝於治療耐藥,是保護患者遠離耐藥困擾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策略。為了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幫助臨床醫師和患者解決耐藥相關問題,全國感染病學及肝病學領域的知名專家以循證醫學原則為指導,以綜合分析最新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為基礎,聯合撰寫了國內首部《乙肝病毒耐藥專家共識》。
《共識》首先指出,乙肝患者應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其次,要重視初治及選擇合理的抗病毒治療方案。患者在初始治療的時候,就應盡量選用抗病毒作用強、耐藥變異低的藥物,將病毒盡快地抑制在最低水平,不給病毒卷土重來的機會。
根據2008年3月24日亞太地區肝病年會上公布的數據,恩替卡韋是目前耐藥發生率最低、持久抑制病毒能力最強的核苷類藥物。目前批准用於慢性乙肝治療的核苷類藥物,在用於初治患者方面,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的5年耐藥發生率分別為80%和29%;替比夫定用於e抗原陽性患者和e抗原陰性患者的兩年耐藥發生率分別為21.6%和8.6%;而恩替卡韋用於核苷初治患者的5年耐藥發生率僅為1.2%,因此是目前耐藥發生率最低的核苷類藥物。
《共識》特別強調乙肝患者應盡量避免序貫治療,即先用療效較差、耐藥較高的藥物,等耐藥發生以後再換用療效較好、耐藥較低的藥物的方法,以避免發生多藥耐藥。
《共識》還提出,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與耐藥的發生也有很大關系。病人在進行抗病毒治療期間應嚴格遵守醫囑按時、足量服藥。一些患者在服藥時見好就收、吃吃停停,致使病毒不能被徹底抑制,並容易發生耐藥變異。
可見,與其等耐藥發生後進行“補救”治療,不如積極預防耐藥,首選強效持久抑制病毒、極低耐藥發生率的藥物,以確保患者能得到長期有效的管理,從而實現慢性乙肝治療的總體目標,為患者升學、就業、婚育掃除障礙,最終回歸健康的家庭和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