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如何早發現微小肝癌?

如何早發現微小肝癌?

  肝髒小結節不治,4個月長成3厘米大肝癌

  臨床上,直徑小於3厘米的肝癌稱為小肝癌,其中直徑1cm的小肝癌被稱為微小肝癌。隨著影像學檢查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技術的不斷發展,肝癌的診斷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微小肝癌已不難檢出。然而,由於太小,患者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導致一些患者掉以輕心,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期讓人扼腕歎息。

  專家丁懷銀介紹,他曾接診了一位53歲的男性患者。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以前B超檢查發現肝髒有一個0.4厘米×0.5厘米的小結節。隨後CT進一步檢查,加上甲胎蛋白指標顯著升高,高度懷疑是肝癌,便建議患者穿刺活檢確診或者隨訪,一旦明顯增大立即手術。然而,患者因為沒有任何感覺,不相信自己得了肝癌,決定隨訪觀察。結果,兩個月後,小結節長大了一倍,變成了0.8厘米×1厘米,患者依然不放在心上,選擇繼續隨訪。4個月後,B超再次檢查時已經變成了3厘米大了。此時,患者緊張不已,去了各大醫院會診,均診斷為肝癌,只能開刀手術。

  “如果剛發現的時候就穿刺活檢,進行微創手術,不僅患者少受罪,愈後也大不一樣。”丁懷銀表示,任何癌症的治療,包括肝癌在內都強調一個“早”字,因此一旦發現肝髒部位有小結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排除肝癌的可能性。

  肝髒小結節多數為良性,但高危人群要警惕

  “當然,不是說肝髒一發現有小結節就要手術,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肝髒發現小結節都是良性的,不用太過擔心,”不過,丁懷銀表示,高危人群的肝髒一旦發現小結節則要高度警惕,微小肝癌常常就潛伏在裡面,而且高發。

  所謂高危人群,包括三類人群。丁懷銀說,首先是有肝炎、肝硬化且甲胎蛋白持續升高的人,如果肝內發現小結節,發生微小肝癌的幾率非常高。第二類高危人群是甲胎蛋白持續升高,盡管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未發現異常,但患者出現了消瘦、轉氨酶升高等異常情況,臨床醫生高度懷疑微小肝癌的可能性,此時通過碘油CT可確診。最後一類高危人群是,肝癌術後或局部消融治療後的患者,如果甲胎蛋白不能下降到正常值或者降到正常後又上升的人,很可能微小肝癌已經在肝髒其他區域復發了,同樣需要高度警惕。

  盡管微小肝癌體積比較小,不到1厘米,但丁懷銀表示,通過超聲影像、CT和核磁共振相結合,大部分是可以聯合確診的。如果不能確診,則可通過穿刺活檢最終確診,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微小肝癌,發現率逐年遞增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這幾年,微小肝癌的發現率逐年遞增,也引起了醫學專家的高度關注。丁懷銀介紹,1997年,第二軍醫大學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隨機檢索手術切除肝癌2459例,經統計,當時≤2cm的小肝癌只有2.6%。但到了2007年攀升到了9.3%,其中≤1厘米的微小肝癌0.7%。而到了2011年,將手術切除的618例單結節性肝癌按瘤體直徑統計發現,直徑≤1cm的微小肝癌已經躥升到12.0%。短短幾年間,微小肝癌手術量多了十幾倍。

  不僅如此,南京市第二醫院2013年隨機檢索手術切除或臨床診斷的744例單結節性肝癌,直徑≤1cm的微小肝癌也占到了驚人的15.0%。顯著增加的數字都在提醒大家,直徑小於1厘米的肝髒小結節要高度警惕。

  丁懷銀提醒,對於微小肝癌,如果患者體質好,肝硬化程度輕,肝內結節少,可以開刀。但是如果患者年齡大、肝硬化重或不願開刀的可以進行微創治療。臨床文獻統計,兩者的愈後差不多。

  定期檢查,微小肝癌也能早發現

  “肝癌重在提前預防。”對於肝癌的預防,丁懷銀表示,針對肝癌的四大致癌因素,國家制訂了肝癌的一級預防方針:第一,改水,不吃溝塘水,吃深井水,吃自來水;第二防霉,不吃霉變玉米、花生等食物;第三,接種疫苗。如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規范的治療,就能大大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此外,丁懷銀表示,除了上述預防措施外,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這就要求控制飲酒與戒煙;特別是對於攜帶肝炎病毒、患有慢性乙型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者,更是應該下決心嚴格戒酒戒煙,同時要積極治療肝炎,預防肝硬化,定期觀察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進行B超檢查等。對於高危人群,即超過40歲的男性或超過50歲女性,具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嗜酒、合並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以上指標的檢查。而前述三類高危人群,最好3個月檢查一次。

  在定期檢查的基礎上,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提高身體免疫力,也是預防癌症的好辦法。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