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剛剛揭曉的“全國乙肝患者現狀調查”結果中,關於用藥決定性的問題,有四成以上的乙肝患者表示,他們的治療方案及使用藥物完全由醫生決定;有六成以上患者會更換醫生就診,其中45%的患者先後在幾家醫院看病,15%的患者會固定醫院但不固定醫生看病。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指出,乙肝的治療是個較長期的過程,除了患者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外,建立溝通充分的醫患關系也十分重要。
據了解,目前,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是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最多的手段,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將病毒載量降到檢測限以下,降低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但是,抗病毒治療一般需要兩年時間,甚至是更長時間,患者治療“沒長性”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乙肝患者有病亂投醫的現象在我國還較為普遍,在某種程度上也顯示患者對醫生的信賴感缺乏。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翁心華教授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建立起醫患互信。
首先,醫患雙方都要高度重視初始治療策略的選擇。在初始治療采取“預防耐藥”的治療策略,選擇降病毒能力強、耐藥發生率低的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等,避免造成額外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有助於提高患者對乙肝總體治療的滿意度。
其次,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最後,醫生在病情解析上要做到細心和耐心,這是引導患者接受正規治療的需要。在“全國乙肝患者現狀調查”中,半數以上的患者希望醫生“提供更經濟有效的治療”;43。5%的患者希望醫生“和病人協商治療方案,使病人充分理解並積極配合治療”;除“從醫時間長,經驗豐富”之外,64。2%的患者認為值得信賴的醫生應該具備“細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