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用藥為什麼要少而精呢?
一:肝病患者濫用藥物危害:肝髒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不僅體內所需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均在肝髒生成代謝,而且進入體內的藥物與外源性有毒物質也大多要在肝髒解毒與代謝。
藥物進入體內發揮藥效作用後,需通過肝髒代謝,促使其排除體外,以避免藥物極其代謝產物對機體的有害作用;此外有的藥物本身並無作用,需要進入肝髒代謝為活性成分,如可的松經肝髒代謝為氫化可的松方能發揮作用。
二:肝髒既是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也是藥物易於損害的器官。近年來隨藥物種類的增多,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也不斷增加,據文獻統計,其發生率僅次於皮膚黏膜過敏損傷與藥物熱,老年患者由於肝血流量與功能性肝細胞減少,藥物代謝能力降低,發生藥物性肝損傷的機會更大。
臨床中不僅有許多西藥有較明顯的肝毒性,如四環素、紅霉素等抗菌藥,酮康唑等抗真菌藥物,氯丙嗪、地西泮等抗精神失常藥物(安定),撲熱息痛、消炎痛、布洛芬與保泰松等解熱鎮痛藥等等。中藥也並非都是安全無毒,如川楝子、蒼耳子、雷公籐、草烏、千裡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
三:藥物可導致正常肝髒損傷,對於肝髒已經損壞的肝病患者則更易進一步損傷。
這是因為:
1)肝髒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慢性肝病時藥物結合與轉運的相關蛋白質合成減少,使血漿中藥物與蛋白質的結合減少,而發揮作用的游離型藥物增多,使得藥量相對過多,藥效與不良反應均增強。
2)肝髒合成藥物代謝相關的蛋白質(藥物酶系)減少,不能有效轉化服用的藥物,使得藥物在體內代謝清除率減少,體內毒性中間產物增加。
3)藥物的體內排洩除了通過腎髒以尿液形式排除體外,還有相當部分通過膽汁以大便形式排除體外,肝病時膽汁生成與分泌障礙,也會導致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從而產生毒性作用。無論中藥西藥,藥物之間往往存在相互促進與相互拮抗的配伍關系,有的藥物配合使用後還可能出現物理、化學性質改變,藥物用的越多,發生肝毒性的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