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常見誤區 >> 盤點乙肝治療的常見誤區

盤點乙肝治療的常見誤區

  有人認為,乙肝治療應該采用“升階梯”式的治療方案,即先使用價格比較便宜的藥物,而不考慮降病毒能力的強弱和耐藥的發生率,可以等耐藥發生後再換用“更好”的藥物。

  對此,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施光峰教授表示,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具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臨床上很多患者的困惑。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經過多年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乙肝抗病毒治療這一正確的觀念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識和接受,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網友們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還需要專家和醫務工作者們進一步努力,在宣傳正確的防治方法上多下工夫。

  誤區一:“升階梯”式用藥

  “其實乙肝治療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不存在‘升階梯’式治療。”施教授指出,“慢性乙肝患者應該了解初始治療策略的制定是整個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若在初始治療時就選擇既強效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就能保證乙肝治療的長期有效進行,最終達到控制乙肝疾病進展的目的。”

盤點乙肝治療常見誤區

  誤區二:治療以保肝為主

  “得了乙肝,治療以保肝為主嗎?”這是網絡論壇中一位網友的疑問。施教授表示,目前乙肝治療主要有抗病毒治療(針對病因)、免疫治療、抗炎保肝對症治療和抗肝纖維化治療。由於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因此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根本。

  調查顯示,不少患者認為乙肝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復制的快慢、降低病毒載量的幅度對乙肝治療的結果影響不大。“這種想法雖然普遍,但有失偏頗。”施教授指出,檢測抗病毒治療是否有效,最簡便的指標是患者的乙肝病毒(HBVDNA)水平。藥物的抗病毒能力越強,患者乙肝病毒水平就降得越快越低,病毒變異的機會就相應減少,從而達到快速改善症狀、早期控制病情、降低病毒反彈的目的。

  在不久前結束的歐洲肝病年會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數據表明,與阿德福韋相比,博路定(恩替卡韋)的降病毒能力更快更強。治療48周時,58%恩替卡韋治療的患者病毒載量下降到不可檢測水平,阿德福韋對照組為19%。

  誤區三:首次治療不用考慮耐藥問題

  施教授指出,耐藥一旦發生,會導致病情反復、病程惡化等不良後果,同時交叉耐藥的存在也會給後續治療帶來極大困難。耐藥發生以後,即使加大藥物劑量或者換藥,療效也不如初治時就用降病毒能力強、耐藥發生率低的藥物效果好。同時,乙肝耐藥變異株會長期存在於感染的肝細胞內,並可能傳播給健康人群,使受染人群在感染初期就有了耐藥病毒株,導致難治性乙肝人群增加,產生新的公共衛生問題。現有的乙肝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數據顯示,在核苷初治患者中使用不同的藥物,在治療第四年的耐藥發生率分別為:拉米夫定為71%,阿德福韋為18%,恩替卡韋低於1%。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