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乙肝等肝病大家都比較熟悉,戊肝卻聽的較少,近日,曾經吃過海鮮的於先生出現了厭食現象,他自行食用健胃消食片半個多月後,症狀仍沒有減輕,於是去醫院求診。最終得知自己是患了戊肝,醫生懷疑是吃海鮮時沒有煮透引起的。專家建議市民,如出現無原因的惡心、食欲不振等症狀,應盡快到醫院就醫。
“惡心不想吃飯,吃了半個多月的健胃消食片也不管用。”於先生說,以為是胃病就去傳染病醫院檢查,醫護人員檢查發現,於先生氣色不好,眼睛和皮膚泛黃,建議於先生去檢查一下肝髒。化驗結果顯示,於先生的轉氨酶比正常人要高,總膽紅素升高,患上了戊型病毒性肝炎。但是,於先生怎麼也不明白,他平時很講衛生,怎麼會得這種病呢?
記者來到煙台市疾控中心,預防免疫科李科長分析了於先生患病的原因。戊型肝炎的潛伏期一般為2—8周,據於先生回憶,大約在4個周前食用過的海鮮沒煮熟。“當時吃著挺嫩的,沒什麼異味。”於先生說。“於先生食用的海鮮裡含有戊肝病毒,恰巧海鮮在加熱過程中沒有煮熟,病毒趁機進入到患者體內,最終患病。”李科長說。
認清戊肝的臨床症狀和體征
近期內出現的、持續幾天以上但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症狀,如乏力、納差(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上腹不適、肝區疼痛、腹脹、腹瀉等。部分患者可有肝髒輕度腫大、觸痛和叩擊痛,尿色逐漸加深。體檢可見肝髒腫大並有壓痛、肝區叩擊痛、鞏膜黃染等。一般比甲型肝炎病程更長、病情更重。
戊肝發病年齡以中老年人為主,兒童也可發病。多數情況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病,這與長期飲酒、吸煙加重肝髒負擔有關。如果孕婦或老年人感染了戊肝後病情往往較重,所以危害更大。
戊肝的傳播途徑
戊肝為急性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病情重、病死率高之特征,且戊肝是人畜共患病,是一種危害較大的社會性疾病。那麼,戊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1、糞-口傳播是戊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所呈現的傳播形式多樣,例如:
(1)水傳播:帶有戊肝病毒的糞便污染水源,可導致戊肝的暴發或流行,特別發生洪水、泥石流等災害時,飲用水極易遭到糞便的污染。
(2)食物污染: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特別是食用烹煮不當的動物組織、內髒等;
(3)動物傳染源:戊肝是人畜共患病。文獻報道,豬可能是最主要的動物傳染源。豬通過與人直接接觸、豬糞便污染水源、以及人食用烹煮不當的豬肉等方式傳播戊肝病毒。
2、母嬰傳播:戊肝病毒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給胎兒。在發展中國家,孕婦感染戊肝病毒後,其發病率在不同妊娠期各不相同,以妊娠中期和晚期最高,分別為20.0%和45%。各妊娠期的重症肝炎病死率為15.0-25.0%,遠高於其它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死率。孕婦感染戊肝後常發生流產和宮內死胎。
3、血液傳播:自1999年至今,印度、日本、玻利維亞、古巴、中國內地和香港均在本國獻血員的血樣本中檢出抗HEVlgM和/或HEVRNA。我國部分地區對獻血員開展抗HEVIgM檢測,發現戊肝病毒近期感染率約為0.9%,提示我國也存在經血傳播戊肝的風險。
在了解了戊肝傳播途徑後,就要積極的做好預防工作,平時要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並注重采用適當的防護措施,接種戊肝疫苗是最好的主動免疫方式。
生吃海鮮屬高危行為應注意預防
現在城區上班族吃飯往往求異求新,時下流行的生吃肉、魚或海鮮會讓病毒有可乘之機。農村的環境衛生、飲水衛生及不良衛生習慣相對較差,所以農民也很容易感染發病。
“現在患有戊肝的患者很少,但市民仍不可掉以輕心。”李科長提醒市民,如果無原因地出現惡心、食欲不振,最好盡快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治療。就戊肝來講,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但只要平時養成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變味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潔食物,戊肝是可以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