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約為2000萬人,其中近25%~30%慢性乙肝病人可發展為肝硬化,15%肝硬化可發展為失代償期肝硬化,5%~20%可發展為肝細胞性肝癌;代償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為55%,失代償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為14%。
硬化防治是眾多乙肝患者的心之所系,也關乎著千千萬萬乙肝患者家庭的幸福。
認清肝硬化,早發現早治療肝硬化患者害怕肝硬化進展,更擔心會出現肝癌,但是對肝硬化的進程卻知之甚少。“肝硬化之旅”需要歷經肝纖維化、早期肝硬化、代償期肝硬化和失代償肝硬化四個階段。不同階段的肝硬化,症狀表現不一、後果迥然不然。 肝纖維化是由慢乙肝發展而來的,在正式升級為肝硬化之前,只要定期監測和隨訪並且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就能遏制病情大步向前的速度。 早期肝硬化是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之間的“橋梁”。及時治療,就可退後一步成為輕中度肝炎;耽誤治療,就會被迫前行一步發展成肝硬化。 代償期肝硬化的病情輕重不一,症狀也很不一定。有些輕度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沒有任何症狀,也有些人稍感疲乏、食欲減退、腹部不適或右上腹部隱痛,但不會出現腹水。一般而言,輕度肝硬化患者只要成功抑制病毒復制,不超負荷工作,對工作和生活並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中度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只要妥善處理合並症,也還可以維持基本的工作和生活。 失代償性肝硬化的病人自感虛弱,輕微活動後易疲乏,日漸明顯而且食欲不振、腹脹、稀便、不消化,有些患者會出現腹水或黃疸。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一旦失代償,生命周期就會大幅縮水。 肝硬化病人的生活禁忌 1、忌吃某些魚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常見的並發症和死亡原因,而且吃魚又往往是引起出血的原因之一。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青花魚這些魚中含有一種叫廿碳五烯酸的不飽和有機酸,含量高達1~1.5%。魚油中含量最豐富。 人體不能從其他自由脂肪酸中合成廿碳五烯酸,完全靠從食物中獲得。廿碳五烯酸的代謝產物之一是前列環素,它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肝硬化病人本來就有凝血因子生成障礙和血小板數量少,一旦進食含廿碳五烯酸多的魚,血小板的凝聚作用就更低,很容易引起出血,而且難以止住。所以,有出血傾向的肝硬化病人,最好禁止吃上述這四種魚。其他魚類含廿碳五烯酸的含量要少得多,比如鯉魚、比目魚、真鲷錢。肝硬化病人若為了增加體內蛋白質以消除腹水,吃鯉魚湯無妨。 2、忌食過多的蛋白質 肝硬化病人多吃一些蛋白質,不僅能提高血漿蛋白含量,防止或減少肝髒的脂肪浸潤,而且還可以促進肝組織恢復和再生。然而,如果一日三餐吃進去的蛋白質總量超過了每天每公斤體重2~3.5克的限度,就會有副作用。過量的蛋白質在體內產生過多的氨,肝髒不能將其轉化為無毒物質排出,最終結果是導致肝昏迷。如果已經發生過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前兆的病人,更應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天每公斤體重不應超過0.5克。可見,對肝硬化患者,根據病情適當調整蛋白質攝入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忌酒和煙 長期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飲酒還會引起上腹不適,食欲減退和蛋白質與維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對肝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尼古丁有收縮血管作用,造成肝髒供血減少,影響肝髒的營養,不利於肝病穩定。因此,肝硬化病人忌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