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肝病飲食 >> 肝炎飲食推崇什麼

肝炎飲食推崇什麼

  飲食類型

  肝炎患者的飲食類型可分為四種:①普通飲食。適用絕大多數患者,每天熱量2000~3000千卡,蛋白質70~80克。飲食熱量按早、中、晚分別為30%、40%、30%。②軟食。適用於發熱、消化不良、咀嚼能力差者,營養同普食。③半流質。適用於肝病較重,發熱、消化功能較差者,每天熱量1500~2000千卡,蛋白質不少於60克,少食多餐。④流質。適用於肝炎合並高熱,或合並其他消化道疾病等,每天熱量800~1000千卡,分6~7次進餐。

  提倡“四低兩高”飲食

  20世紀50年代曾主張高糖、低蛋白、低脂肪。後來發現蛋白質對肝髒功能改善有較大作用,可縮短急性肝炎的病程,所以至70年代改為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肪。不久又發現過量攝入糖在體內轉變成磷酸丙糖,並合成低密度脂蛋白類物質,使甘油三酯增多,加上活動減少,身體發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因此現在肝病的飲食療法提倡“四低兩高”:低脂肪、低油、低鹽、適量的糖和高蛋白、高維生素。

肝炎飲食推崇什麼

  肝炎患者每日需要蛋白質90~100克。每100克常用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為:瘦肉16~25克,鯉魚17~18克,雞肉13.4克,小麥12.4克,大米8.5克,牛奶3.3克,大豆39.2克。動植物蛋白質最好各半搭配。多余的蛋白質反而增加肝髒的負擔,引起肥胖與脂肪肝。糖即碳水化物,指含澱粉類的五谷雜糧及水果、蜂蜜等,每日350克左右即可,一般從米、面主食補充。脂肪每日30克為宜,應從植物油及少量動物性油脂中補充。維生素C、A、B族應從多種新鮮蔬菜和水果中補充足夠。

  慢性肝炎的飲食原則

  慢性肝炎與急性肝炎有所不同,前者由於病程較長,在飲食方面應有所節制,過分強調營養會使體重增加,尤需少吃甜食,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慢性肝炎活動期與靜止期也有所不同,前者多有消化不良,過分增加營養不僅加重消化道症狀,亦會加重肝髒負擔,更宜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根據以上原則,肝炎患者宜食瘦肉、魚、蛋、豆類(包括豆制品)、牛奶、蔬菜、水果、植物油以及米、面類主食,並少食多餐。不宜食用的有油膩煎炸品、辣椒、蔥蒜、芥末、濃茶、咖啡、可可等刺激性食品以及含有合成添加劑的食品與附著農藥的菜果。禁止飲酒。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腹脹明顯時,應少吃或不吃牛奶、豆漿、豆制品及其他容易產氣的食品。有脂肪肝傾向時,少吃甜食,限制高脂飲食並適當控制飲食。如果食欲差、嘔吐,不應勉強多吃,可采用易消化的半流質並靜脈補充或口服葡萄糖。黃疸時尤需限制油膩食品,等等。

  烹調時也需注意,葷蔬菜宜急火炒,蔬菜中加些肉湯可使味美,骨頭做湯時宜敲碎並加少許醋,可促進鈣、磷的吸收,淘米不宜過分搓洗,宜用鮮酵母發面等。除了食品的營養價值外,還應講究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欲。

  進補須知

  關於服用補品的問題,凡肝炎急性期、黃疸或肝功能明顯異常者,均不宜進補,待病情相對穩定並確有虛證征象時,可適當進補,但如何進補大有講究。如西洋參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適用於氣陰不足而有咽干口渴、虛煩乏力、盜汗、舌質紅等證者。生曬參具有補氣生津的功效,適用於乏力倦怠、大便溏薄、動則汗出、健忘眩暈之證者。大便溏薄者若用西洋參,發熱舌紅者如用生曬參均屬不妥。胃腸功能紊亂者,可選用培菲康口服膠囊、三株口服液、鹽水瓶、昂立一號等。肝炎患者一般不需進補紅參、鹿茸之類。

  藥膳與食療

  肝炎患者可采用食療及藥膳方法以輔助藥物治療,促進病情好轉及痊愈。中國民間食療方法極多,難以盡述,只能例舉若干可以入用食療的品種如下:

  健脾開胃止瀉的有山藥、茯苓、黃芪、黨參、苡仁、山楂、紅薯、黃豆、佛手等。

  益肝腎補虛損的有枸杞、豬肝、紅棗、黑芝麻、蜂蜜、鯉魚等。

  利尿退黃的有茵陳、馬齒苋、馬蹄、蒲公英、田螺、芹菜、黃瓜、綠豆、大頭菜、白菜、茭白、冬苋菜、茄子、香菇、荠菜、冬瓜等。

  淡滲利水的有苡仁、黃花菜、玉米須、赤小豆、泥鳅等。

  活血化瘀的有山楂、丹參、三七、當歸等。

  以上諸品可用做菜、做湯、煮飯、熬粥。具體制作方法可參考有關書籍。需要指出的是,同藥物一樣,食物也有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鹹),相乘相克,實用選用材料及制作時最好在有經驗的中醫大夫的指導下進行。

  中醫講究忌口,主張肝炎病人不宜食用羊肉、狗肉、公雞肉、螃蟹、蝦、鳗魚、鱿魚、蛤蜊、帶魚、烏賊魚等。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