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很多病人一旦被確診患肝炎後,考慮到要注意傳染性等問題,使人際交往淡化,無形中把自己封閉起來,產生了孤獨、自卑心理,生活圈子也因此而發生了改變。此外,乙肝病人害怕病情遷延,久治不愈,甚至會發展為肝硬化。因而,常常會產生抑郁、恐懼,表現為對未來的擔心、憂愁、情緒低落、心情悲觀。那麼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有些人發現得了乙肝,總是有人會胡思亂想找一大堆原因,心想那天著涼感冒了,在醫院裡注射了幾針。可能是注射器消毒不嚴,以致使自己受感染,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吞幾粒藥丸省事,於是後悔打針,於是怨天尤人。怪打針護士,怪家屬沒及時提醒自己增加衣物,小心著涼感冒。這是一種投射心理,將錯誤和不是,均怪罪於別人。
有些人常常會產生抑郁、恐懼,表現為對未來的擔心、憂愁、情緒低落、心情悲觀。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醫療耗資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會隨之加重。有的病人對不順心事物刺激的反應強度往往大於正常人,情緒不穩定,自制力下降,易被激怒,甚至對外采取攻擊性行為。還有少數病人在病情幾次反復後,喪失信心,不願再嚴格按照醫囑去做,結果使療效變差,康復更難。
焦慮情緒,使乙肝患者心神不定,為自己的工作,婚姻,家庭,前途過分憂慮。一般來講,在患者大病、重病和絕症時期,考慮上述問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但是,一旦病愈,到了康復時期,這些想法就自然而然會消失掉。如果乙肝已康復,但當事人仍處在這種過度憂慮的心態度中不能自拔,那就是一種心理障礙了。
心理障礙往往還會伴有其他相關症狀,如頭痛、頭暈、記憶不良、失眠、胸悶、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等。肝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的變化,使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不僅影響休息與飲食,還會引起內分泌-免疫功能紊亂。肝髒內分布著豐富的交感神經,氣惱、憂愁會直接導致肝細胞缺血,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可見心理狀態對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預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專家認為,得了肝病後,良好的心理是康復的關鍵,其實開啟調節心理、通向健康大門的鑰匙就在自己手中。
因此,患上肝病,要及時調整心態,遇難莫愁,以豁達、樂觀的心態對待疾病,不然精神的損失更甚,肝病就更加難以康復。對慢性活動性乙肝治療的長期性要有一個心理准備,采取“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要學好養生之道,積極地配合專科醫生的治療,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廣大乙肝病毒攜帶者更不要有病亂投醫,而追求所謂的“特效藥”,這是不現實的,相反會增加心理負擔,給生活投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