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丙肝 >> 關於丙肝 >> 丙肝親密舉動要留神!

丙肝親密舉動要留神!

  全球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約為3%,即感染人群約有1億7千萬。在美國有1.8%~2%的人口(約4百萬人)抗-HCV陽性。我國人群中抗-HCV陽性率約為1%~3%,因此估計我國的抗-HCV陽性人群約有3千萬。抗-HCV陽性率隨年齡的增加有增加趨勢,每10歲約增加0.3%~1.0%,30~40歲年齡段抗-HCV陽性率最高。丙肝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在感染後極易慢性化,約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轉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數人發展為慢性肝炎。據估計,經過10~20年的慢性病程後,至少20%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據日本和美國對輸血後丙肝患者隨訪10~29年,發現35.1%~51%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10.6%~23.4%發展為肝癌,死於肝病的占15.3%。丙肝健康知識講座

  口對口喂孫子喂出了丙肝

  丙肝主要通過血液、破損皮膚、黏液、性行為和母嬰傳播,因此,曾有過輸血、使用過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鏡檢查、針灸、穿孔器具,以及有過不潔性生活史,或者曾經用過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進行文身、文眉、穿耳環孔等皮膚黏膜創傷性操作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客觀地說,擁抱、接吻、吃飯是不會傳染的,因為這些都屬於消化道傳播而非血液傳播,但我要強調一點,接吻不傳染丙肝的前提是,接吻者雙方的口腔都沒有任何破損,也就是說口腔黏膜屏障完整的情況下是不傳染的。假如有潰瘍,那就很難說了。”張鴻飛教授說,很多人不注意生活細節,都可能增加丙肝傳染的幾率和范圍。

  醫院曾經接診過一名只有10個月的小丙肝患者,他是怎麼被感染的呢?原來他的姥爺是胃癌患者,做胃部分切除時,輸血感染上了丙肝。姥爺特別喜歡外孫子,天天抱著,而且習慣把食物嚼完了後喂到他嘴裡,認為這樣小孩比較容易消化,結果就這麼感染上了。“小孩6個月到10個月開始出牙,喜歡亂咬東西,很容易咬傷自己的嘴巴,要是再碰上患丙肝、黏膜屏障也不是很完整的姥爺口對口喂東西,就容易導致把丙肝傳染給孩子。”

  在歐美國家90%以上的丙肝是輸血傳播的,因為他們的衛生條件、生活習慣、醫療行為、醫療規范都比較好,堵住了丙肝其他的“傳播之路”,而在我國,非輸血傳播占的比例比歐美國家要高,這就要靠我們自己、社會、醫療機構共同降低這個概率。輸血傳播丙肝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但是非輸血傳播這部分,我們為什麼不去避免呢?所以我們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沒輸過血也可能染丙肝

  相當多的患者是通過輸血或其他血制品(如血漿、球蛋白等)感染丙肝的,1995年前輸過血或血制品的人士尤其要提高警惕。唐小平說,1995年前,我國尚未普及丙肝檢驗疫苗,所以,在這之前輸血者都有感染丙肝的可能。前些年對於“抵抗力較差”或正在發生“嚴重感染”的患兒,醫生會輸注血漿或注射球蛋白,這也會給丙肝病毒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丙肝主要通過血液、破損皮膚、黏液、性行為和母嬰傳播。在我國,70%的丙肝患者都可以找到感染途徑,另有30%原因不明,可能與理發、共用剃須刀等有關。專家指出,曾有過輸血,使用過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鏡檢查、針灸穿孔器具,有過不潔性生活史,或者曾經用過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進行文身、文眉、穿耳孔等皮膚黏膜創傷性操作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自1989年醫學界發現丙型肝炎病毒以來,全球有1.7億人受到感染。據上海羅氏制藥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丙肝是引起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丙肝的傳播途徑與艾滋病類似,通過血液傳播的幾率很高,同時在吸毒者和多位性伴侶的人群中感染率也居前位。這項調查還顯示,丙肝對肝髒的破壞具有持續性、隱匿性和不可逆性,超過80%的感染者將發展成慢性肝炎,最終成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比率遠遠超過其它肝病。專家告訴記者,由於現在人們對丙肝的認識十分有限,缺乏有效的防治,造成丙肝的感染率有所上升。預防上更多的還是要靠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