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癌間質放療的應用與發展
腫瘤放療已有100年歷史,在肝癌治療上的應用也有30^-40年時間.較早應用的是外照射放療,臨床應用表明放療是一種有效的殺滅局部肝髒腫瘤的手段,具有使腫塊縮小,黃疽減退、腹痛、腹脹減輕的作用,但症狀緩解期短暫,總體療救仍不能令人滿意·其主要原因是外照射放療的並發症—放射性肝炎限制了其療效.自本世紀初放射元素鐳被發現之後,就有鐳針組織間放療的實驗,但因技術等因素使之沒有發展,直到60年代初Frank ellis發明後裝放療法,才使之得以迅速發展,並首先在乳腺、頭頸、婦科及腦膠質腫瘤的治療上取得成功,近年在肝痛治療上已有初步的研究和應用(見第二十八章)。
2.肝癌間質放療的原理
肝癌的放射根治劑裡在6OGy/3。次6周左右,而正常肝的耐受劑# (30---35Gy/3-4周)低於這個劑量,況且90%以上的肝癌發生於肝硬變的基礎之上,因而當傳統的外照射放療給予大體積的高劑盈照射時,不可避免地將產生放射性肝炎,並伴有肝細胞壞死和膽管纖維化。間質放療則可使較大放射劑量達到腫瘤,而達周圍正常組織的量很少,不會造成損害。間質放療殺傷腫瘤的作用依然是放射線,但與外照射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特點。近年來隨著遙控後裝(After loading)技術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引入,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發現及影像學技術的進步,進行肝癌實體腫瘤間質放療具有以下特點:①采用後裝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放療保護的安全性,輻射源的活度可增強許多倍,並利於提高插針.、擺位和固定的精度;②應用計算機進行劑量分析,並通過調整各放射源在不同位置停留時間不同,使各被照射處達到理想的照射劑量;③選用新型的放射源(137CS、 "'Ir,60C。等)采用18Gy/h以上的高劑量率,照射時間短,可減少病人痛苦,並利於術中應用,也適於經皮穿刺插針治療,安全且方便,④可在影像指導下,根據腫瘤大小,選用單針或多針放療,准確而徹底;⑤所用同位素的放射線主要是了射線,在組織內衰減快,輻射源周圍某一點處的照射盆率與其離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在腫瘤中心放射源處的放射線強,其電離輻射直接或間接作用於DNA造成損傷,並對RNA,蛋白質及多種酶也造成一定損傷,發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最終導致痛細胞壞死.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