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稱為“管水、管糧、防肝炎”的七字方針,不僅初見成效,且已成為我國肝癌一級預防的特色。在過去的一二十年中,一些肝癌高發地區,采取一級預防措施,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下降。二級預防可概括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就是臨床積極治療。
肝癌是一種很“惡毒陰險”的惡性腫瘤,它的危險性在於早期不易發現,一旦確診大多已屬晚期,而且病程發展較快,因此有“癌中之王”之稱。凡是中年以上,有長期肝病病史的病人,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區疼痛、消瘦、波動性轉氨酶升高者,應6個月查一次B超,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
吃發霉糧食易引發肝癌
原發性肝癌青睐中年人,發病高峰在40~50歲之間,男性比女性多見。發病原因與機制目前尚未確定,但認為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黃曲霉素等某些化學致癌物質和水土因素有一定關系。含黃曲霉素多的食物有爛了的姜、花生,發了霉的糧食、油類、豆類、魚類以及豆腐乳等食品。
發現以下情況的,應及早到醫院檢查:
1.肝區疼痛。有半數以上病人以此為首發症狀,多為持續性鈍痛、刺痛或脹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狀。早期常不易引起注意,主要表現為乏力、消瘦、食欲減退、腹脹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惡心、嘔吐、發熱、腹瀉等症狀。晚期則出現貧血、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皮下出血及惡病質等。
3.肝腫大。為中、晚期肝癌最常見的主要體征。在不少情況下,肝腫大或肝區腫塊是病人自己偶然扪及而成為肝癌的首發症狀的。
肝癌病人的家庭護理
肝癌患者治療復雜,治療中需要休息一段時間,無需住院,病人回家調養,可減少經濟花費,又可提高病床周轉率。家庭護理是護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對病人實施非住院護理的方法。家庭護理與臨床護理從形式上和護理質量上有一定的差異,從病人的角度看,病人會產生親切和信任感,產生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的情感,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