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關於肝癌 >> 肝癌,並非不治之症

肝癌,並非不治之症

  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由於普通老百姓對其缺乏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很多可防可控制的肝病最終不幸進展為肝癌,一些本來可以早期發現的肝癌錯過了手術時機,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生存質量的患者因為缺乏信心放棄了治療。全世界每年新發現的肝癌患者,有42%出現在我國大陸。最近,記者就肝癌防治相關問題采訪了著名肝膽外科專家,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吳孟超教授。

  有一種美德,叫善良。有一種追求,叫執著。因為善良,才更加執著於夢想的追求。

  ——吳孟超教授印象

  “我國肝髒外科是個空白,如果你真想有所作為,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1956年春,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的這句話,改變了吳孟超的一生。

  半個多世紀過去,憑著多年來對肝癌手術治療的執著,吳孟超打破了中國、乃至世界肝膽外科多項記錄,使我國肝髒外科始終居於國際的前列,被譽為“中國肝髒手術之父”。從醫50年來,他已經親自主刀為1.36萬多名患者切除了腫瘤,切除總數和成功率均居國際領先水平。直到今天,他不顧84歲高齡,依然戰斗在與肝癌抗爭的第一線。2006年1月9日,他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胡錦濤主席頒發的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吳老年事已高,工作繁忙。當我們冒昧提出采訪他的時候,吳老說,《家庭醫藥》是一份發行量很大的醫藥科普讀物,內容豐富詳實,形式多樣,很受讀者喜愛,他也常讀。他說:“科學普及是我們共同的職責。我很高興接受你們的采訪,我願意就我所知,無保留地與大家一起探討。”於是,這位個頭不高、面容慈祥、低調內斂的老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定期檢查是早期發現肝癌之重要舉措

  記者:肝癌在我國的發病仍未得到控制,對國人的威脅很大,但普通百姓對肝癌的發病因素認識模糊。請問吳老,肝癌是否有遺傳傾向?哪些生活習慣可能是肝癌的危險因素?

  吳孟超教授:肝癌絕大多數與肝炎、肝硬化密切相關,國內主要以乙肝為主,90%的肝癌組織中可見到乙肝病毒。慢性肝炎患者肝癌的發生率可較正常人高出100倍。而肝癌患者合並肝硬化的有60%~80%之多。在肝癌高發地區,黃曲霉毒素污染程度高於其他地區,應盡可能少吃霉變的食品(如霉變的花生、玉米)。有些地方水源不好,肝癌發病率也很高。另外,遺傳因素也與肝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記者:既然乙肝是肝癌的誘發因素之一,那麼,如何阻止乙肝向肝癌發展?

  吳孟超教授:首先要做到三個“好”——休息好、營養好、心態好。還要注意不要亂用藥,是藥三分毒,藥大多在肝髒代謝,有些患者得了乙肝,就拼命地抗病毒,把中藥、西藥當飯吃,這樣不僅不能徹底清除病毒,反而帶來了病毒變異、抗藥、藥物毒性損傷等一系列新的問題。抗病毒治療是需要的,但阻止肝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才是治療的中心環節。

  記者:怎樣早期發現肝癌?

  吳孟超教授:早期發現肝癌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檢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的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最好每3個月到半年抽血檢測1次甲胎蛋白,並做肝髒B超檢查以期早期發現肝癌。當懷疑肝癌而又不能確診時,還可以做磁共振、CT檢查、肝血管造影、肝穿刺活檢等。總之,如果能提高警惕,在產生肝癌懷疑,即出現面色晦暗,眼睛、皮膚、小便發黃,牙龈、鼻腔易出血,食欲不振,疲乏無力,腹部脹滿等肝功能惡化表現時,及時做各種相應的檢查,肝癌還是有可能早期或相對早期發現的。

  ◆肝癌並非不治之症,手術仍是首選

  記者:肝癌是不是不治之症?

  吳孟超教授:過去,肝癌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是十分罕見的。因此,當一些患者獲知自己的病情時,就像得到死亡通知一樣,十分恐慌。其實,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不少肝癌可以徹底根治,一些不能根治的患者也可以延長生存期,人們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記者:那麼,應該怎樣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治療方式?

  吳孟超教授:手術切除是目前最好的治療辦法。患者應選擇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對於身體狀況較好、肝硬化不重、腫瘤不大的患者,首先選擇手術切除,而且爭取盡早手術;若肝功能差,不能手術切除,病灶較局限,可以選擇微創的手段局部治療;若病灶較廣泛,可以選擇介入治療;中晚期患者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

  手術根治切除病灶後,部分患者出現復發與轉移時,仍可再手術切除。暫時不能手術的患者,經過保肝治療或先施行肝動脈結扎、栓塞、冷凍、癌內注射抗癌劑等姑息性外科治療後,發現腫瘤明顯縮小,可再行二期切除,可使根治無望的病例有希望根治。

  記者:肝癌手術需要注意什麼?作為患者,應該怎樣配合醫生完成治療、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吳孟超教授:作為醫生,在根治腫瘤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肝髒的損傷、減少出血。作為患者,一定要樹立樂觀主義精神,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與醫務人員密切配合,並積極進行護肝治療,避免接觸各種加重肝損害的因素。

  手術後,患者應注意休息。體力允許的話,也可適當活動,但以不感覺到疲勞為度。要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和新鮮的蔬菜、水果。除非是治療上的需要,患者不必忌口,以免導致營養不良,不利於身體的康復。食物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避免食用霉變、腌制、熏烤食品。

  記者:除了這些,術後患者還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吳孟超教授:術後,患者要定期查肝功能,因為肝功能好是治療肝癌的基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警惕復發。

  為了及時發現和盡早治療復發肝癌,我們要求肝癌切除後,患者定期上醫院復查,一般術後1~2年內,每隔1~2個月復查1次;3年以上每隔2~3個月復查1次。復查內容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和B超。必要時可進一步做增強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另外,還要警惕肝外轉移的可能,應半年查1次胸片,懷疑骨轉移時作同位素骨掃描。

  ◆肝癌防治任重而道遠

  記者:肝移植手術目前的現狀如何?據報道有一些失敗的病例,這在給人們帶來希望的同時又帶來了失望,為什麼會失敗?治療肝癌的新進展、新方法有哪些?

  吳孟超教授:目前,肝移植在國內已得到蓬勃發展,它可以說是比較成熟的一項技術。人們之所以在看到希望的同時又覺得失望,主要是對肝移植期望過高。應該知道,不是什麼肝癌都適合做肝移植,也不是做完肝移植後肝癌就不再復發。手術失敗的原因主要有:肝移植技術條件不充分;供體質量不符合要求,供體市場不規范;圍手術期處理經驗不足;適應證把握不嚴。總之,肝癌患者選擇肝移植,應該三思而後行,從嚴把握,這樣才能使患者充分受益。

  除了肝移植以外,近年來肝癌的微創治療得到了很好發展,包括經動脈導管栓塞、射頻、微波、氩氦刀冷凍治療等,已成為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還有生物治療方面,國內外在免疫基因治療、細胞因子治療、病毒基因治療、腫瘤血管生成抑制劑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總體療效尚不理想。

  因此,盡管肝癌治療的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肝癌研究取得了很大進步,療效也得到明顯改觀,但由於轉移復發,而且真正能做手術的不足25%,以致肝癌總體療效仍不理想。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