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的血液供應由肝動脈和門靜脈二重供應。肝動脈含有豐富的氧,供應肝髒自身代謝所需,是肝髒的營養性血管;門靜脈是指肝髒人口處的一支較大的靜脈,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匯合而成,在肝門分成2支進人肝髒。肝髒的血液75%來自門靜脈, 25%來自肝動脈。門靜脈主要負責收集食道、胃、腸、胰、膽囊和脾髒的靜脈靜脈回流血液,並輸送到肝實質內,起到了肝髒對外“來料加工”的橋梁作用。由門靜脈進入肝髒的血液每分鐘達1升左右,經過無數肝髒門靜脈毛細血管網進入肝小葉窦狀隙,然後逐級匯合成三條大的肝靜脈,直接注入下腔靜脈回到右心。
肝硬化時,由於肝小葉纖維化,肝實質變硬,肝窦內阻力增大,肝內脈管系統(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及淋巴管)的主要分支及末梢分支變細、扭曲、僵硬,血液在管腔內流動阻力加大。其中門靜脈收集胃腸流進的靜脈血液後,再回流受阻,淤滯在門靜脈系統,引起門靜脈高壓。
門靜脈壓力升高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另找出路使血液回到右心。這些平時很少開通的支流,在門靜脈高壓及大量血液沖擊下逐漸開放以緩解壓力,從而導致門靜脈與腔靜脈之間的側支循環開放,常見有食道、胃底靜脈。食道靜脈細而表淺,門靜脈瘀血的大量湧入,使其靜脈扭曲怒張,狀似蚯蚓,形成食道下端靜脈曲張。另外還有腹壁靜脈曲張及痔靜脈擴張等。當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達到一定程度,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即可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現為大量嘔血或柏油樣大便;導致直腸靜脈破裂出血時則大量便血。
門脈高壓症形成的另一個原因為脾腫大,而脾腫大的原因則是肝硬化。肝硬化時,肝實質內阻力增大,肝動脈的血流灌注受阻,久而久之,肝動脈及其分支變得細小、稀疏。肝總動脈與脾動脈是起源於腹腔干動脈而走向相反的一對動脈。由於流體力學的作用原理,當肝動脈灌注阻力增大時,腹腔干動脈進入脾髒的血流明顯增加,松軟的脾髒組織在強大血流沖擊下加之營養物質的大量增加,脾髒逐漸增大到原來的幾倍甚至十幾倍。門靜脈壓力由於脾靜脈血流量的回流呈倍數增加而呈高壓狀態,同時由於脾腫大伴發脾機能亢進,導致血液成分如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的減少,引起貧血和全血象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機體抵抗力下降。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