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國內以病毒性肝炎最為常見,在歐美國家則以酒精中毒最多見。
1、病毒性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會引起肝硬化。慢性乙型與丙型、丁型肝炎易發展成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10%—20%發生慢性肝炎,其中又有10%—20%發展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約一半以上患者發展為慢性肝炎,其中10%—30%會發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賴乙型肝炎病毒方能發生肝炎,有部分患者發展為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近年來在我國有增加趨勢。其發病機制主要是酒精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對肝髒的直接損害。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細胞損害,發生脂肪變性、壞死、肝髒纖維化,嚴重者發生肝硬化。導致肝硬化的酒精劑量為:平均每日每千克體重超過1克,長期飲酒10年以上。
3、寄生蟲感染:血吸蟲感染可導致血吸蟲病,治療不及時可發生肝硬化。
4、膽汁淤積:長期慢性膽汁淤積,導致肝細胞炎症及膽小管反應,甚至出現壞死,形成膽汁性肝硬化。
5、遺傳和代謝疾病:由遺傳性和代謝性的肝髒病變逐漸發展而成的肝硬化,稱為代謝性肝硬化。例如由鐵代謝障礙引起的血色病、先天性銅代謝異常導致的肝豆狀核變性。
6、藥物性或化學毒物因素: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雙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導致藥物性肝炎,最後發展為肝硬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
此外,a1—抗胰蛋白酶缺乏、糖原貯積病、酪氨酸代謝紊亂、慢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和各種病因引起約肝靜脈阻塞綜合征(Budd—Chiari綜合征),以及長期營養不良、營養失調等均可導致肝硬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