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硬化 >> 肝硬化常識 >> 引起肝硬化的十大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十大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不同的地區,其主要病因亦不相同。在國內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為常見,其次為血吸蟲病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現按我國肝硬化的不同病因和發病情況分為十類:

  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占我國肝硬化病因的40%~65%,主要由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乙型肝炎。其發病機制與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異常有關。其致病方式主要是經過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肝炎階段,而逐漸演變為肝硬化。肝炎後肝硬化多數表現為大結節性肝硬化;少數病例如病程緩慢遷延,炎性壞死病變較輕但較均勻,亦可表現為小結節性肝硬化。從病毒性肝炎發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數月,長至數十年。

  2.酒精性肝硬化:約占我國肝硬化的7%左右,但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酒的消耗量正逐年升高,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因此,對酒精性肝硬化也應引起警惕。

  3.寄生蟲性肝硬化:多由於感染血吸蟲或肝吸蟲等引起。血吸蟲寄生在腸系膜靜脈分支,蟲卵隨血流進入肝髒後主要沉積於匯管區,蟲卵及其毒性產物的刺激,引起大量結締組織增生,導致肝髒纖維化和門脈高壓。血吸蟲性肝硬化左葉受累較重,肝表面有較大的結節。因除鄰近蟲卵沉積處的肝細胞有萎縮外其他部分肝細胞無明顯變性及再生,故臨床上肝功能改變較輕微,而門脈高壓出現較早,過去稱之為血吸蟲病性肝硬化,應稱為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

  4.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長期反復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砷、磷、四氯化碳等;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甲基多巴、四環素、氯丙嗪、硫氧嘧啶、異煙肼、甲氨蝶呤、雙醋酚酊等,均可引起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或肝內過敏性炎症反應,從而引起慢性肝炎,最後演變為肝硬化。

  5.代謝性肝硬化:由遺傳性和代謝性疾病致某些物質因代謝障礙而沉積於肝髒,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結締組織增生而形成肝硬化。重要的有:①鐵代謝紊亂:見於血色素病。②銅代謝紊亂:見於肝豆狀核變性即Wilson病。③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ntitrypsindeficiency)。④糖原累積病Ⅳ型(Typeiv ghycogensis)。⑤半乳糖血症(Talacto—saemia)。⑥酪氨酸代謝紊亂症(Tyrosinosis)等。

  在國內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為常見,其次為血吸蟲病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下面列出了各種導致肝硬化的原因。

NextPage

  6.肝靜脈回流受阻性肝硬化:靜脈阻塞性疾病導致肝硬化如柏—查綜合征(Budd—chiarisyndrone)、縮窄性心包炎、慢性心力衰竭等,導致肝髒長期淤血,以致肝細胞缺氧壞死,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而引起肝硬化。

  7.膽汁性肝硬化:肝內膽汁淤積或肝外膽管阻塞持續存在時,可導致肝細胞缺血、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肝硬化。由於肝內膽管梗阻引起者為原發性;由肝外膽管梗阻引起者為繼發性。

  8.營養不良性肝硬化:營養不良是否會導致肝硬化,長期以來,一直缺乏證據。多數學者認為,營養不良可導致含胱氨酸的蛋白質減少,肝細胞內酶的生成減少,趨脂物質、膽鹼或合成膽鹼所必需的蛋白質缺乏,肝內與中性脂肪合成的磷脂減少,引起肝細胞脂肪堆積、變性、發生脂肪肝,最後形成肝硬化。但也有學者認為營養不良與脂肪肝並無直接關系,而是長期營養缺乏,造成肝細胞對其他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降低,使一些腸內毒素在經門靜脈入肝後.肝髒無法將其有效清除,從而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而形成肝硬化。

  9.先天梅毒性肝硬化:孕婦感染梅毒後經胎盤傳染給胎兒所致。

  10.隱源性肝硬化:為由患者病史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無法確診其病因的肝硬化。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