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甲肝 >> 關於甲肝 >> 生食貝類恐感染甲型肝炎

生食貝類恐感染甲型肝炎

  生鮮食材,一定要煮熟再吃!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今年10月和11月間出現的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本土病例高達30人,是去年同期4人的7.5倍,且其中有25人住院。由於事態不尋常,疾管署首度以基因定序技術分析研究,認為可能是生吃貝類水產品所引起的甲肝群聚感染。

  生食貝類水產品 恐感染甲型肝炎或諾羅病毒

  蚝類(牡蛎)、蛤蜊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國際間經常發生民眾因食用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水產品,導致感染甲型肝炎或諾羅病毒等食媒疾病事件。而疾管署調查近2個月急性甲肝感染患者的飲食內容,也發現多數病例於潛伏期間有生食蚝類(牡蛎)、文蛤或蛤蜊等貝類水產品的情況。

  台灣疾管署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飲食衛生,用餐前務必洗手,切勿生食生飲,貝類水產品務必烹煮至殼開啟後3至5分鐘,全熟後再食用,以降低感染風險。

  年輕人缺乏甲肝抗體 感染風險較高

  病毒性甲型肝炎系透過糞口傳播,可藉由人傳人或食入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潛伏期約15至5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欲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愈,並終身具有免疫力。

  疾管署表示,甲型肝炎死亡率雖然不高,但對於老年人或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等慢性肝炎患者,有較高的風險並發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國內近年因公共衛生改善,幼兒與年輕人普遍缺乏甲型肝炎抗體,感染風險較高,建議無甲型肝炎抗體者,可自費接種2劑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