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其他肝病 >> 肝吸蟲的臨床表現

肝吸蟲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急性表現中華肝吸蟲鮮少造成急性症狀,一般上在吃了未煮熟的魚的10到26天內,身體會開始出現發燒、食欲不振、腹部疼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全身軟弱或浮腫。

  一般上這些症狀會持續2到4個星期。肝腫大和淋巴結種大的現象也有可能出現。此時,一般人的血液中的嗜伊紅血球的數量也會大量增加。3到4個星期後便能在病患的糞便中驗出中華肝吸蟲的卵。

  慢性表現蟲體吸附在膽管或膽囊,以膽汁作為營養來源,嚴重時會妨礙宿主對脂質的消化和吸收;蟲體的聚集可造成物理性的傷害,若產卵數量大,堆積後甚至可造成膽囊破裂;此外吸蟲的分泌物及排洩物亦具有毒性,可導致纖維化(fibrosis)的病變、引起發炎反應,使血液中嗜酸性球的數量增加,患者也可能出現黃疸、膽結石、肝硬化、多發性肝膿瘍(multiple liver abscess)。

肝吸蟲的臨床表現

  膽管上皮細胞癌慢性感染會增加得到膽管上皮細胞癌的機率。因而使病患體重下降,胃部痛,腹部出現腫塊,黃疸和腹水。目前,沒有人知道慢性病患為何會患上膽管上皮細胞癌。香港的一個臨床研究顯示,那些患上膽管上皮細胞癌的人,67%的人都同時患上中華肝吸蟲的病。這些人能生存下來的機會也不被看好,保守估計為6.5個月。

  診斷和治療依據中華肝吸蟲的生活史特性和其所造成之病理表現,主要有數項方式可以作為診斷工具,包括排洩物中的卵、血液檢測、或以十二指腸抽取物質做檢驗。目前praziquantel和albendazole是主要的治療藥物,前者可能帶來頭痛、頭暈、失眠、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後者副作用雖較小,但效果較差。嚴重的患者,也可能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