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其他肝病 >> 肝吸蟲病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肝吸蟲病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內科治療:內科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原體的治療,對華支睾吸蟲病的治療,以往較為困難,20 世紀70 年代初采用血防846(六氯對二甲苯)治療,雖然效果滿意,但副作用大,容易引起溶血、中毒性肝炎、精神異常、暈厥、重症肌無力等,現已少用。1977 年吡喹酮研制成功,1979 年治療血吸蟲病,20 世紀80 年代開始用於治療華支睾吸蟲病,效果滿意。治療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吡喹酮(praziquantel):廣譜抗蠕蟲藥物,具有療效好,療程短,副作用輕而短暫,毒性低,在體內吸收、排洩快等優點,為目前治療華支睾吸蟲病的首選藥物。吡喹酮的殺蟲作用主要是對蟲體皮層和腸管的雙重損害,導致蟲體代謝、吸收功能障礙,直至死亡。目前認為,無論感染輕重,20~25mg/kg,3 次/d,連服2 天,總劑量120~150mg/kg,療效滿意,蟲卵轉陰率達90%以上。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和神經系統反應,劑量越大,副作用發生率也越高,對有心、肝、腎功能損害及有精神病史者,應酌情減量,哺乳期服用期間及停藥後72h 內不宜喂乳。

肝吸蟲病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左旋吡喹酮(levopraziquantel):吡喹酮為左旋和右旋吡喹酮各半組成的消旋化合物,研究認為對病蟲的殺滅作用主要是左旋吡喹酮,右旋吡喹酮作用不大。本藥具有高效、低毒、劑量小的優點,作用優於吡喹酮。劑量為12.5mg/kg,3 次/d,連服2 天。蟲卵轉陰率達92%。

  阿苯達唑(阿苯唑)(albendazole):廣譜驅蟲藥,可選擇性與不可逆性抑制蟲體攝取葡萄糖,使蟲體內糖原耗竭而逐漸死亡。近年來研究認為本藥對華支睾吸蟲病的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少,費用低,對流行區居民因單種或多種其他腸道寄生蟲感染,為最佳首選藥,但2 歲以下兒童慎用。劑量為10mg/kg, 2 次/d 口服,連服7 天,治愈率達100%。

  左旋咪唑(驅蟲糖):1993 年廣東省寄生蟲病研究所研制的廣譜驅蟲藥,采用阿苯哒唑與白砂糖、奶粉、牛油、麥芽糊精等制成,每粒糖含藥量200mg,本藥口感好,服用方便,嚼碎口服,當糖果吃,深受少年兒童以及其他群眾歡迎,適合群眾性防治寄生蟲病。劑量為每次1 粒, 2 次/d。連服7 天,有效率91%。

  外科治療內鏡治療:ercp 及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ept)對華支睾吸蟲引起的梗阻有良好療效,伴有膽總管下端結石、乳頭狹窄、年齡及體質屬風險大的病人可以采用內鏡下治療。ercp 直接插管困難時,可先置入導絲,沿導絲行乳頭括約肌預切開,完成造影後,再完全切開,切口直徑不超過2cm,對直徑小於1.0cm結石直接網籃取石,大於1.0cm 結石用機械碎石後再取石,當膽道通暢後,用氣囊管沖洗清理膽道,膽汁黏稠有較多吸蟲成蟲時放置鼻膽管引流3~5 天。14 例華支睾吸蟲引起的膽道梗阻采用ept 方法治療,均獲成功,與外科手術相比具有不開腹、創傷小的優點。

  手術治療:針對華支睾吸蟲引起的原發、繼發膽道結石、梗阻,有相當一部分病人需手術治療,治療原則是:通暢引流、解除狹窄、繼發病治療、服藥排蟲。常采用的術式是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膽腸吻合術。不論采用何種術式,在膽管內置t 管、支架管或u 型管,術後不僅可以觀察膽汁引流情況,而且可觀察驅蟲效果,決定是否需要反復排蟲治療。外科手術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在術後患者一般情況好轉後,大約術後1 周左右開始口服驅蟲藥,常可見大量吸蟲由引流管排出,待吸蟲接近排淨後再拔t 管或支架管。值得注意的是,治療後的肝內膽管擴張不會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圖3),與膽管腺瘤樣增生、膽管壁變硬、纖維化有關,這些改變不容易因驅蟲治療而逆轉,而且蟲屍的毒素仍在一段時間內存在,膽管仍對致癌物質敏感,應經常隨診。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