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肝膿腫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肝內化膿性感染,亦稱化膿性肝膿腫。肝髒由於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的雙重血液供應,並通過膽道豐富的血供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強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殺滅入侵的細菌並阻止其生長,因而細菌性肝膿腫並不經常發生。當人體抵抗力弱時,入侵的化膿性細菌會引起肝髒感染而形成膿腫。以下檢查有助於診斷細菌性肝膿腫。
1、實驗室檢查 細菌性肝膿腫絕大多數都有白細胞數增高現象,總數可達(15~20)×109/L或更高,中性白細胞多在90%以上,有核左移現象。病情較重時,谷丙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多有升高,甚至血清膽紅素也出現增高。病程較長者,可有貧血或低蛋白血症。肝膿腫穿刺液培養,常可培養出致病菌。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X線檢查可發現肝髒輪廓增大,如果膿腫位於右肝葉,可觀察到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積液、右下肺炎症或肺不張等。肝左葉的膿腫可出現胃贲門和胃小彎受壓現象。如出現膈肌運動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積液等情況時,還要考慮到有無膈下膿腫存在。 (2)超聲波檢查可發現膿腫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聲暗區或膿腫內液平面。該檢查除能有助於臨床診斷外,還可以幫助了解膿腔的部位、大小及距體表的深度,以便確定膿腫的最佳穿刺點和進針方向與深度,或者為手術引流提供入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