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F是一種全球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因為乙型肝炎,在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均多見,而其他原因引起的AHF,其發病率則有地區差異,例如醋氨酚(撲熱息痛)所致的AHF在英國是最主要的原因,在美國、丹麥亦較常見,而在其他國家包括法國、印度則極少見。
那麼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藥性或毒物
藥物引起的AHF,雖然在不同地區或國家的發生率不盡相同,但幾乎與病毒性肝炎引起者一樣常見。藥物引起的肝損害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肝毒性,有劑量依賴關系,以醋氨酚為代表;另一種為間接肝毒性,僅引起少數敏感者發生肝衰竭。藥物性AHF大多發生於年齡在40歲以上者,藥物性肝損害出現黃疸後發生AHF的危險性為20%,而在病毒性肝炎則為1%,藥物性肝損害在出現首見症狀後,如繼續用藥,則發生AHF或SHF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一)劑量依賴性損肝藥物
醋氨酚曾廣泛應用為一種退熱止痛劑,健康個體推薦的安全用量最大為4g/d,但安全量與中毒量之間的范圍很窄,日攝入10g(150mg/kg)可引起嚴重肝損害。慢性酗酒者、營養不良、饑餓者(血中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應用抗驚厥藥者(誘導P450系統藥酶),均可增強其肝毒性,誘發肝衰竭。
其他劑量依賴性的肝毒物包括四氯化碳、黃磷、砷劑、毒蕈等,都是很強的肝毒物,攝入過量,均可能誘發肝衰竭。其他如四環素靜脈滴注,劑量大於1.5g/d,持續4-10天,可引起嚴重的微泡性脂肪肝衰竭。抗腫瘤藥劑量過大、時間過長亦可引起肝衰竭。
(二)特異質性損肝藥物
磺胺、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氟烷等,因為個體對藥物代謝基因多態性的差異,毒性的中間代謝產物在肝內累積,重者可引起肝衰竭。近些年來,結核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耐藥菌株又不斷增加,常采用聯合用藥(如異煙肼+利福平等),易引起肝毒性。有學者報告聯合用藥期間,6689例中出現肝損害者114例,其中13例(12.3%)發生肝衰竭,4例為AHF,9例為SHF。利福平為藥酶誘導劑,能增加異煙肼在內漿網的生物轉化,其毒性中間代謝產物乙酰肼在肝內生成增加、增快,由此介導肝毒性。故在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肝功能,一經發現異常,立即停藥。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AHF主要是嗜肝病毒,其他病毒引起者偶見。
(一)甲型肝炎
甲肝病毒被認為具有直接肝毒性,甲型肝炎所致的AHF占急性甲型肝炎的0.35%,占所有AHF的1.5%-6%。且多見於成人,小兒罕見。年齡較大者甲肝AHF的發病率與病死率較年輕者均高。甲型肝炎AHF的預後相對較好,病死率50%。
(二)乙型肝炎
是引起AHF最常見的原因。無地域差異性,它所引起的AHF,約占急性乙肝病例數的1%,在所有AHF病例中的比率,各地區報道結果不一。乙肝病毒並無致肝損傷毒性,AHF的發病主要是強烈的免疫病理反應所致。有些潛在的慢性HBV感染者,在撤除皮質激素或停用化療藥物後,激活免疫反應,偶可引起AHF,前C區變異的HBV較未變異者易引起AHF。
(三)丙型肝炎
單獨丙型肝炎引起的AHF相對少見,在我國台灣省及日本偶有HCV引起AHF的報道,在歐洲及北美更為罕見。但HCV與HBV協同或重疊感染引起的AHF則較常見,此外,丙型肝炎在停用化療藥物後,可重新激活免疫介導的免疫損傷,誘發AHF。
(四)其他病毒
1。丁型肝炎HDV常與HBV協同或重疊感染,由此引起AHF的幾率增加,在B型肝炎引起AHF病人血清中,檢出HDV標志的陽性率,遠遠高於普通急性乙型肝炎者。同樣在HDV血清標志陽性的AHF者中,發生協同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患病率,較重疊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病率高。
2。戊型肝炎多流行於發展中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我國西部地區,曾有一次小規模流行,在199例急性病例中,其中16例診斷為急性戊型AHF(8.04%)。孕婦似乎對HEV感染特別敏感,容易發生AHF,在上述流行區及流行期間,孕婦急性戊肝16例,發生AHF者6例(35.3%),非孕婦急性戊肝68例,發生AHF者2例(2.9%),孕婦急性戊型肝炎的病死率為15%-20%,非孕婦者為1%。
3。庚型肝炎不是致AHF的因子,它是一種無害的旁路病毒,它雖然可感染肝髒,但不引起肝衰竭。
4。疱疹病毒、巨細胞病毒(CMV)、EB(Epstein-Barr)病毒引起AHF者罕見,主要見於小兒及免疫受損者。
三、妊娠
妊娠偶可引起AHF,在妊娠者中的發病率為0.008%。其主要病變是肝細胞內微泡性脂肪浸潤,目前認為輕症病例並非少見,線粒體功能嚴重障礙,是引起AHF的主要原因。多見於妊娠後期3個月,平均發生於妊娠第36周,初產婦占48%,半數病例有先兆子痫或子痫的臨床表現,14%為攣生妊娠婦女,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血清轉氨酶中度升高,很少達到500IU/L,伴有溶血及血小板含量降低(hemolysis,elevatedliverenzymes,lowplatelets),稱為HELLP綜合征,常並發於先兆子痫;另外血清尿素及尿酸含量亦較正常妊娠為高。因此,妊娠後期有先兆子痫,血清轉氨酶、尿素氮、尿酸均升高,伴有血小板減少者,應高度疑診本病,並進行影像學檢查協助早期診斷。一經確診即終止妊娠。
四、遺傳代謝障礙疾病
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失耐受、酪氨酸血症、Reye綜合征、新生兒血色病、肝豆核變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它們所致的AHF,絕大多數發生於嬰幼兒(1歲)。Wilson病多呈慢性活動性肝病過程,明顯的臨床表現見於15-20歲,實際上所有病人均有肝硬化基礎,這似乎與AHF過去無肝病史的特征相矛盾,但少數Wilson病人由於血清銅水平顯著升高,引起血管內溶血,並有高膽紅素血症,血清鹼性磷酸酶(ALP)水平降低,出現這些臨床表現者,宜高度疑診Wilson病所致的AHF。
五、罕見的病因
(一)循環障礙性疾病
Budd-Chiari綜合征、肝小靜脈閉塞病(VOD)、右心衰竭、心肌梗塞、心髒驟停、心包填塞、低血容量休克、長時癫痫大發作,中暑(或高溫)等。它們一般只引起血清轉氨酶活性及血清膽紅素輕度升高,罕有引起AHF者;只有在極度缺血、缺氧不能得到即時有效糾正時,才發展至AHF,且多屬全身多器官衰竭的一個組成部分。Budd-Chiari綜合征一般表現肝大、腹水、側支循環開放,可有輕度黃疸,但極少數病人因急性肝靜脈主支完全、迅速阻塞,一時又不能形成側支循環,則引起AHF,起病表現急性右上腹疼痛、腹水及凝血機制異常。骨髓移植及其化療與放療之後的病人,並發VOD者達54%,其中39%的人死亡,它所引起的AHF/SHF的發病原理及臨床表現,與Budd-Chiari綜合征相似。
(二)肝移植術後引起急性移植物衰竭
多發生於肝移植術後的第一個月,其引起AHF的機制:①移植肝的儲備功能差;②急性移植肝引起排異反應;③肝動脈血栓形成伴有(或)不伴有門靜脈、肝靜脈血栓形成;④缺血性肝損傷。
(三)自身免疫性肝炎
好發於青年女性,多呈慢性過程,以慢性活動型肝炎居多,如不治療易進展至肝硬化。但在極罕見的情況下,由於強烈的免疫損害可引起AHF/SHF。
六、惡性腫瘤
肝髒被大量癌細胞浸潤、浸蝕壓迫正常肝細胞,有時可引起AHF,常見於轉移癌或淋巴瘤。
七、隱原性
隱原性AHF約占總病例數的10%-20%,這些不明原因的AHF/SHF,很可能存在有尚未被發現的、潛在病原學因子,例如未被認識的藥物、毒物、環境因素或致AHF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