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乙肝治療疏肝解郁法

乙肝治療疏肝解郁法

    一、定義

    疏肝解郁法屬於和解法的一種治法。疏肝解郁也稱為疏肝理氣,又稱疏肝。運用具有疏洩、和解作用的藥物或方劑以疏散肝氣郁結的治療方法,稱為疏肝解郁法。

    二、作用

    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洩,調理氣血,調和肝脾,疏導經絡,理氣寬中,開達氣機升降出入等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疏肝解郁法一般有抗菌、解熱、消炎、中和毒素、利膽、保肝、調整胃腸功能、調節內分泌、調節免疫系統、調節體液、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抗抑郁、鎮靜、鎮痛、解痙等作用。

    三、適應證

    可用於乙肝見有肝氣郁結表現者。證見兩脅脹痛,或流竄作痛,情志不遂時尤甚,暖氣頻頻,泛酸嘔吐,或嘔出黃苦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少腹隱痛,大便溏洩,便後不爽,不思飲食,或脅下有症瘤痞積,聚散無常,或流竄不定,脈弦等。

    若患病後情緒不佳,郁郁寡歡,自然容易出現肝氣郁結的表現。肝氣不舒,氣機郁滯,則脅肋脹痛。無形之氣聚散無常,所以流

    竄作痛。肝氣犯胃,脾胃壅滯,則暖氣納少,脘痞腹脹。肝郁氣滯,胸陽郁而不得宣洩,所以有胸悶太息,心煩易怒。氣機郁滯,日久化火,所以見大便干結、小便黃等郁熱傷津的表現。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等症也是肝郁化火的表現。

    肝氣郁結證候在乙肝中也是較為常見的。因為在乙肝病變過程中,濕熱熏蒸,或痰瘀交結,或情志不遂,尤其是患者患病後情緒不良等因素,均可使氣機不暢,經絡受阻,出現肝氣郁結的表現。所以,疏肝解郁法在乙肝的治療中也運用得比較多。

    四、常用藥物

    柴胡、白芍藥、青篙、青皮、香附、法半夏、佛手、台烏藥等。

    中藥學裡並沒有介紹和解藥的專門章節。以上所列的藥物分別歸屬於解表、平肝、理氣等有關章節。

    五、常用中成藥

    1.舒肝理氣九(北京方)

    [藥物組成]川厚樸、川芎、香附、白芍藥、柴胡、延胡索、枳實、豆蔻、片姜黃、沉香、牡丹皮、陳皮、砂仁、木香、甘草。

    [功能]舒肝解郁,理氣止痛。

    [主治]可適用於乙肝見有肝氣郁結表現者。證見兩脅脹痛、流竄不定,情志不遂時尤甚,胃脘刺癰,暖氣頻頻,泛酸嘔吐,不思飲食,急躁易怒,眠差,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弦等g

    [用法與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禁忌]忌生冷辛辣食物。本方藥物較溫燥,故濕熱壅盛(舌紅、苔黃膩)或陰虛陽亢者均不宜服用。

    [劑型與規格]蜜丸:每丸重9克(含藥量約3克),每盒10丸。

    2.柴胡舒肝丸

    [藥物組成]柴胡、白芍藥、枳殼、生甘草、茯苓、陳皮、豆蔻、香附、桔梗、防風、川厚樸、蘇梗、姜半夏、六曲、黃芩、薄荷、山植肉、木香、擯榔、三稜、大黃、青皮、當歸、台烏藥、莪術。

    [功能]舒肝解郁,消脹止痛。

    [主治]也可用於乙肝兼有氣滯血瘀。肝脾不和證候者。證見情志抑郁,兩脅脹痛或刺痛,胸悶脘痞,食滯不消,腹脹腹痛,食後尤甚,不思飲食,嘔吐酸臭,痰涎壅盛,大便秘結或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舌質黯,舌苔厚膩穢濁,脈弦等。

    [用法與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禁忌]孕婦慎服。年老、體弱、兒童酌減劑量。

    [劑型與規格]蜜丸:每丸重10克。

    六、常用方劑

    1.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組成]當歸(微炒)、柴胡、白芍藥、茯苓、白術各30克(各一兩)炙甘草15克(半兩)

    [用法]上藥共為散,每次取6-10克,另用生姜、薄荷少許,清水一碗煎湯沖服,每日3次。也可生飲片直接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原方用法:為粗末,每服2錢,水一大盞,加烴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養血。

    [主治]可用於乙肝見有肝郁血虛之表現者。證見頭痛目眩,胸悶院痞,兩脅刺痛或脹痛,神疲乏力,不思飲食,口燥咽干,或往來寒熱,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舌質淡紅,脈弦而虛等。

    [方解]方中用當歸、白芍藥養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三藥合用,補肝體而助肝用為主,獲菩、白術、甘草健脾益氣,加少許薄荷以增疏散條達之功;煨姜與歸、芍相配,以助調和氣血。全萬共

    奏疏肝、解郁、養血、健脾之功。

    據實驗研究發現:本方有使肝細胞的變性和壞死明顯減輕,使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顯著下降的作用,並使肝細胞內糖元與核糖核酸含量趨於正常。在本方中以茯苓、當歸的作用最為顯著。

    [加減]

    (1)兼有發熱頭痛,或面紅目赤,或盜汗自汗,心煩不寐等症,可加牡丹皮、山栀子,即成為丹栀逍遙散。

    (2)兼有腸鳴腹痛腹瀉,得瀉痛減者,可加陳皮、白頭翁等。

    2.理氣疏肝湯(作者經驗方)

    [藥物組成1白芍12克柴胡6克甘草5克積殼8克丹參12克郁金12克當歸10克茯苓20克白術10克延胡索10克山栀子10克

    [功能]以疏肝解郁為主,佐以清肝透熱和理氣止痛。

    [主治]乙肝見有肝氣郁結表現者。證見脅肋隱痛或脹痛,痛無定處,胸悶太息,心煩易怒,暖氣納少,院痞腹脹,口干不多飲,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肝主疏洩,性喜條達。若患者長期心情不開朗,悶悶不樂,則易導致肝氣郁結的病機變化。肝氣不舒,氣機郁滯,則脅肋脹痛。無形之氣時聚時散,故痛無定處。肝氣橫逆,脾胃不運,則暖氣納少,脘痞腹脹。肝郁氣滯,胸陽不展,所以有胸悶太息,心煩易怒。氣機郁滯,日久化火,所以有大便干結,小便黃等郁熱表現。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也為肝郁化火之象。

    [方解]方中四逆散(白芍藥、柴胡、甘草、枳殼)疏肝解郁。丹參、郁金涼血活血,清心除煩,當歸補血養肝,茯苓、白術益氣健脾,延胡索活血疏肝,通絡止痛;山栀子透解郁熱,清熱除煩。

    [加減]

    (1)氣滯較甚,胸悶脅痛明顯者,可酌情用少量香附、川楝子、佛手之類,以加強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力。

    (2)食滯較甚,見皖痞腹脹,食後尤甚,不思飲食,這是因為肝郁及脾,脾胃不運所致。可加川厚樸6克、雞內金8克、麥芽15克以加強行氣健脾消滯。

    (3)兼濕熱郁滯而見身目發黃、小便黃赤者,可加雞骨草15克、田基黃15克。

    以上介紹了疏肝解郁法及其方劑、藥物在乙肝治療中的運用。應用疏肝解郁法的注意點主要有:

    (1)治療肝氣郁結常以疏肝理氣藥為主,但理氣藥大多數的性味香燥剛烈,極其容易傷氣耗液。所以使用時要注意劑量不可過大,中病即止,並盡量避免使用如香附、川楝子、九香蟲、青皮等過於燥烈之品。這些藥物作者幾乎不使用,非用不可時,則使用極少量而已。作者使用較多的藥物則是郁金、佛手(取其氣味芳香兼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丹參、川厚樸(取其兼有化濕導滯的作用)、素馨花等。並注意配合白芍藥、枸杞子、桑棍子等養血柔肝疏肝之品。

    (2)老年、體弱、月經過多、孕婦等患者均應慎用。

    (3)注意情志調攝。因為肝氣郁結的病因病機,與精神因素的關系也比較密切。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藥物治療是難以取得滿意療效的。所以在適當的藥物治療和食物調養的前提下,也要注意精神上的調理,患者要保持樂觀的情緒,適當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保持比較健康的心理狀態。

    (4)飲食調理方面,除了酒、辣椒等對肝髒刺激較大或有毒害作用的食物之外,應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以保證足夠的營養以及營養的平衡。同時,可適當多食用些黃花菜、百合等副食品。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