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原、抗體均顯示陰性也可能是乙型肝炎!專家表示,臨床已經發現越來越多此類患者,他們建議體檢增加檢測hbvdna,這已經成為國際上衡量乙肝病毒的新指標,它可直接查出“慢性隱匿性乙肝”患者。
“醫生,我的乙肝抗原都是陰性,只有一個乙肝核心抗體是陽性,我的肝髒健康嗎?”張小姐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醫院的診室裡剛坐下就發問。
誤區一:無論何種乙肝抗體都有抵抗力,能保護肝髒健康。
正確觀點:只有表面抗體(hbsab或抗hbs)是有用的保護性抗體。
張立伐表示,就張小姐檢查結果“二對半”僅c抗體和e抗體陽性來看,有兩種可能,一是說明患者以往有過感染,現處於恢復期,或已痊愈多年,只是表面抗體效價低而暫時測不出來,可注射乙肝疫苗激發保護性抗體的產生,第二種可能是現正感染乙肝病毒,只是病毒的量極微,測不到。如需確診,要檢測hbvdna和肝功能,綜合各方面的檢驗結果方可得出。
張立伐介紹,肝炎抗體有些是有用的保護性抗體,如表面抗體(hbsab),有些是無用的非保護性抗體,如c抗體和e抗體,它們的存在只是說明患者以往有過感染或現正感染乙肝病毒。e抗體(hbeab或抗hbe)往往是在乙肝病毒低水平復制或痊愈後持續產生。而核心抗體(hbcab或抗hbc)則是免疫系統產生的另一種球蛋白,提示以往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通常,由於乙肝疫苗只含有表面抗原這一種蛋白質,因此只會激發相對應的表面抗體(保護性抗體)的產生。注射了乙肝疫苗以後要麼不產生抗體,要麼產生表面抗體(hbsab),而不會激發e抗體和核心抗體的產生,這兩種抗體只來自於以往感染過或現正感染了乙肝病毒。
誤區二:只有“大三陽”和“小三陽”是乙肝。
正確觀點:“大三陽”和“小三陽”對乙肝的劃分不科學。
張立伐說,大眾認為乙肝只有“大三陽”和“小三陽”兩種的想法很大程度上與現在一些不良的乙肝治療廣告有關,裡面仿佛把治療乙肝說成是治療“大三陽”和“小三陽”,所以使大家產生誤解。
“其實醫學上對於乙肝臨床上只大體劃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膽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診斷分輕、中、重三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分為代償和失代償兩類。”他說,許多醫生也習慣將慢性乙型肝炎分為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兩類,以區別病毒復制的高低和傳染性的強弱,hbeag陽性者病毒復制高、傳染性強。許多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表面抗原陽性)不能稱為乙肝患者,只能稱其為攜帶者,這些攜帶者可以是hbeag陽性(俗稱“大三陽”,傳染性強)也可是hbeag陰性(傳染性少)。有相當部分的患者還可表現為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專家指出,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指那些臨床症狀及肝功能損害輕或無的患者,他們甚至病毒復制的指標也不太高,很易被患者甚至非專科的醫生忽視,待到發現時多數已是肝硬化或肝癌,失去了寶貴的早期治療時機,所以對於肝炎患者的定期監測很重要,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做肝穿刺病理檢查才能明晰病情。醫生在治病時不能只注意護肝降酶治療,還應注意病毒復制水平及肝纖維化方面的檢查。
誤區三:乙肝病毒會長期直接毒害肝髒引起肝硬化和肝癌。
正確觀點:肝硬化和肝癌的始動因素是因乙肝病毒的持續復制引起。
張立伐笑稱有不少市民根據常識會想當然地認為肝硬化和肝癌是由於乙肝病毒長期直接毒害的,其實,乙肝病毒本身並不直接引起肝髒損傷。肝細胞的破壞實際上是機體對病毒的免疫應答所造成。由於乙肝病毒持續地復制,刺激機體產生持續的免疫應答從而造成更多的肝細胞破壞,隨著病情的發展,時間的推移,正常的肝組織還會被纖維化的瘢痕組織所替代,當纖維化非常嚴重並廣泛存在時,就會出現肝硬化。所以,阻斷乙肝病毒的持續復制是防止肝炎向肝癌和肝硬化發展的根本。
肝炎病毒發生變異
e抗體不再是治療指標
劉超指出,以往的醫學認為乙肝患者通過抗病毒性治療,使得乙肝病毒指標轉陰,出現e抗體(亦稱為血清轉換)就是最好的治療效果。“但最近的臨床醫學又發現有的患者反復用藥治療,或未經特殊治療,也出現了乙肝病毒指標的轉陰,而他們的症狀、體征卻不斷加重,出現疲乏勞累,面色萎黃、肝功能損害加劇,凝血機制惡化等。”這是因為乙肝病毒在患者體內發生變異,即使指標轉陰,e抗體出現,病毒仍在繼續“秘密”復制。病毒變異導致轉陰把醫生和患者都騙了。但若這時通過檢測hbvdna,則可發現病毒是否仍在“秘密”活動。
hbvdna定量檢測――
衡量乙肝病毒新指標
劉超表示,根據外科臨床觀察,部分原因不明的肝癌是由“慢性隱匿性乙肝”轉變而來的。
5項結果全部陰性也不可靠
“慢性隱匿性乙肝”的隱匿性不但表現在如疲倦、消瘦、發黃等病症不明顯,重要的是在乙肝血液“二對半”檢查的結果中也表現不明顯。有的患者在檢測血清“二對半”時,發現表面抗原(hbsag)陰性,僅表面抗體(抗-hbs)、核心抗體(抗-hbc)和(或)e抗體(抗-hbe)陽性;甚至有的患者5項結果(包括2項抗原和3項抗體)全部陰性,但hbvdna結果陽性,轉氨酶高。所以現在確診慢性乙肝不但需要依據乙肝血液“二對半”的檢查結果,更需要hbvdna的檢測結果。
劉超解釋,“二對半”是常用的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的俗稱,通過“二對半”檢測可以間接了解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復制的情況,但是它們無法精確反映病毒數量和病情的變化。而檢測hbvdna則是通過檢測病毒的核酸直接准確地檢測乙肝病毒的活動。
測hbvdna確診病毒有無復制
hbvdna稱為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從結構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核糖核酸病毒,另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病毒,乙肝病毒屬於後者。核酸是病毒的核心部分,沒有核酸,病毒就不能復制。因此,檢測hbvdna是判斷乙肝病毒有無復制的“金指標”。乙肝血液“二對半”的檢查依然是輔助診斷乙肝的常規方法,特別對急性乙肝的發現有重要作用,只是該方法對檢測慢性乙肝表現得越來越不“靈敏”,特別是在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以後,需要進行hbvdna檢測才能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