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肝病預防 >> 3行為當心惹上肝硬化 肥胖加速肝炎轉肝硬化

3行為當心惹上肝硬化 肥胖加速肝炎轉肝硬化

  肝硬化是常見的肝髒慢性進行性病變,肝硬化對於患者的危害不僅僅局限於肝髒,還可能連累其他髒器的損傷,肝硬化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肝硬化是終末期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導致肝硬化的發生。那麼日常哪些行為會誘發肝硬化?

  日常損肝誘發肝硬化的行為

  1、濫用重要護肝。有些人會采用中藥膳護肝,專家提醒,中藥護肝有一定療效,但必須向正規醫院的醫生咨詢,選擇對證且對肝髒無不良反應的中藥,不然護肝不成反會損害肝髒,嚴重者會引起肝硬化的發生。

  2、長期酗酒。酒精性肝硬化跟大量攝取酒精密切相關。有資料顯示,以每克乙醇相當於2毫升白酒(按50度左右計算),10毫升葡萄酒(按10度左右計算)或25毫升啤酒(按4度左右計算)來說,如每天攝入乙醇80克以上,大約是每天三兩白酒,持續時間10年以上,即有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所以,喜好飲酒者要適當控制酒量,還要注意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3、病毒性肝炎。除了酒精性肝硬化外,我國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導致的肝硬化也非常常見。目前,我國乙肝病毒感染者約有1.2億,在華南地區,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更高,約3%的乙肝患者最終會發展為肝硬化,是目前良性肝病導致死亡的第一元凶。專家建議,乙肝患者要規則地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藥物,以抑制乙肝病毒的活動。此外,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最好每半年作一次乙肝病毒檢測、肝功能、AFP(甲胎蛋白,一種腫瘤標志物)定量及B超檢查。

  專家提醒,相當部分的肝硬化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一般是在作其他疾病檢查時,才不經意發現自己有肝硬化。這是因為,肝髒具有強大的代償和再生能力,患者只有到了肝硬化失代償期,才會出現嚴重的症狀,如多次出現黃疸、腹水多到影響呼吸等。

  以上便是肝硬化的病因,預防肝硬化一定要注意防止以上傷肝行為。如果是肝炎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調理,做好養肝護肝的措施,避免傷肝行為,以免導致肝硬化的降臨。眾所周知,肝炎患者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那麼肝炎患者一定會走向肝硬化嗎?

  專家表示,肝炎雖然是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但是肝炎並不一定會走向肝硬化。在臨床上我們發現,肝炎是否發展到肝硬化和肝癌與家族史、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一些患者很早就出現了肝硬化和肝癌,但一些患者感染肝炎病毒的時間很長,卻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不過,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肝硬化,就要高度重視,否則很容易發展成原發性肝癌。

  不同基因型也會影響疾病的發展,歐美的人是基因A型,預後較好,而我們的B型和C型預後就差一些。吸煙、飲酒和肥胖等因素都可能加速肝炎的進展。部分患者急於治病,亂用中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建議肝炎患者遵醫囑進行抗病毒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可能避免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一旦病情變化,應及時就診。

  正確的飲食調理,可以幫助肝硬化患者改善肝功能,減緩病情發展,避免誘發並發症。具體營養治療原則如下:

  保證足夠的熱能:通過各種途徑保證足夠的能量。一般采用高蛋白飲食,尤其是血漿蛋白水平偏低、伴有浮腫及腹水者。高蛋白飲食能糾正低蛋白血症,利於腹水和水腫的消退,同時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和再生。可按體重每天供給70~100克可食用優質蛋白質(魚肉、雞肉、牛奶等)。但並不是一味強調高蛋白,要以不增加病人的代謝負擔為原則,否則超過耐受限度有誘發肝性腦病的潛在危險。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肝糖原貯備充分時,可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每日供給碳水化合物300~450克為宜。

  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減少腸道產氨作用,還可以利膽、通便。但對於伴有食管靜脈曲張者,應避免粗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黃豆芽等)的攝入,以防止靜脈破裂出血。蔬菜以葉類、瓜類、茄果類為主,食用時宜切碎煮爛;水果宜做成果泥、果汁食用。

  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如前所述,肝硬化往往是因為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缺乏,而這些物質往往參與肝細胞的修復功能,平時需注意攝入富含鋅的食物如豬瘦肉、牛肉、蛋類、魚類及含鎂多的食物如綠葉蔬菜、乳制品和谷類等。

  低鹽飲食:肝硬化病人平時就應采用低鹽飲食,每天鹽的用量不超過6克;如出現水腫和輕度腹水,食鹽用量不超過2克;嚴重水腫,宜無鹽飲食。

  科學烹調: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采用多樣化烹調的方法(宜煮、氽、熬、燴、炖、蒸),忌辛辣刺激食物,以細軟易消化、產氣少的軟食和半流質食物為主,避免一切生、硬、脆、粗糙的食物,如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則應禁食。

  因此,為了肝髒健康,預防肝硬化的發生很重要,尤其是肝炎患者,更要注意做好預防肝硬化的措施,養護好肝髒,杜絕一切損肝的行為,並積極治療肝病,防止肝硬化的發生。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