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肝癌預防保健 >> 射頻消蝕治療肝髒腫瘤後的炎症反應

射頻消蝕治療肝髒腫瘤後的炎症反應

  據美國學者報道,對於無法切除的肝髒惡性腫瘤,射頻消蝕(RFA)治療較之冷凍治療不會未出現以細胞因子增多為特點的全身炎性反應。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外科系的Scott R. Schell博士指出,RFA治療正在逐步開展,其預後較好、並發症少於冷凍療法。

  研究人員選取因具有無法切除的原發或轉移性肝髒腫瘤而接受RFA治療的17例年齡為40至85歲(平均64.2歲)的患者(11例男性,6例女性)進行研究,RFA治療的平均肝髒體積為35.3%±3.6%(SEM)(平均36.8%)。研究人員於麻醉誘導至RFA後48小時檢測患者血漿的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IL]-1β、IL-1ra、IL-6、IL-8、IL-10、p55和p75)。在基線、RFA後24小時和48小時,檢測全血的體外細胞因子產生。

  結果發現,RFA不會明顯改變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受體的產生。通過內毒素體外刺激全血發現,雖然RFA後24至48小時的刺激性腫瘤壞死因子α產生輕度降低,但治療後的細胞內免疫功能保持完好。

  研究人員指出,1例患者在RFA治療30天後發生靜脈曲張出血、肝衰並導致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出現心動過速或低血壓。3例患者在術後48小時內出現發熱(38.5°C)。血漿細胞因子與術後並發症無相關性。

  Schell博士認為,接受RFA治療的患者不出現冷凍治療誘導的“冷休克”現象。因此,RFA消蝕與冷凍治療具有根本差異,它不刺激枯否細胞和其它肝髒巨噬細胞產生促炎細胞因子。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