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肝癌常識 >> 疑為肝癌時做哪些檢查

疑為肝癌時做哪些檢查

  肝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源也,即癌症發生的原地,癌症由肝部最先發生的,叫原發性肝癌;由身體的其它部位向肝髒轉移而成的,叫繼發性肝癌。 肝癌在病理上的分型:浸潤型:向非癌部份呈偽足樣生長或與偽小葉置換性生長,易形成門靜脈瘤栓;膨脹型:有包膜,向非癌部位呈壓擠樣膨脹性生長,腫瘤結節內有隔壁,各部組織型一致;混合型:由膨脹型向浸潤型變化或兩者並存。組織學分為肝細胞型:多見,約占80%~90% ;膽管細胞型:較少見,發展緩慢,病程較長,預後較好;混合型:較少見。轉移途徑:以肝內血行轉移發生最早、最常見,侵犯門靜脈形成瘤栓,瘤栓脫落在肝內引起多發性轉移灶,肝外多通過血道、淋巴道和種植轉移,以肺轉移率最高,其次為骨、腦、腎、鎖骨上淋巴結等轉移。 如果懷疑肝癌,可以作以下檢查:

  (一)血液生化檢查 1、肝功能檢查:肝癌患者應作肝功能檢查,多數正常,伴有肝硬化時可出現肝功能損傷,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損害僅見於晚期病人。 2、腫瘤標志物檢查 (1) 甲胎蛋白(afp):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具有確立診斷、早期診斷、鑒別診斷的作用。目前常用酶標法、酶標電泳法、放射免疫法檢測。特別應用在早期亞臨床肝癌的診斷並及時手術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對肝癌手術、化療、中西醫結合治療、放療等療效及預後判斷、動態測定血清甲胎蛋白有其重要的臨床價值。 (2)血清鐵蛋白(sf):是原發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學標志物,血清鐵蛋白的濃度與肝細胞損傷的程度,肝硬化存在與否,肝髒鐵的貯量及肝瘤大小有關。文獻報導血清鐵蛋白診斷原發性肝癌陽性率50.8%~88% ,若甲胎蛋白與血清鐵蛋白聯合測定,任何一項陽性作為診斷指標陽性率達92.1%,尤其在甲胎蛋白低濃度及陰性時血清鐵蛋白測定頗有意義,故血清鐵蛋白與甲胎蛋白綜合應用將進一步提高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率。 3、血清測定 (1)、鹼性磷酸酶:肝癌患者血清鹼性磷酸酶多增高,陽性率65% ,超過金?阿氏單位時無黃疸出現,或有梗阻性黃疸而鹼性磷酸酶不成比例地增高,提示肝癌的可能。 (2)、r一谷氨酰轉肽酶(r –gt):肝癌病人陽性率為84.2%~91.2%,此酶的增高可能主要來自腫瘤本身。 (3)、同工酶:同工酶的測定有乳酸脫氨酶(ldh)同工酶測定,原發性肝癌時ldh5活力增高。

  (二)影像學檢查 1、 超聲波檢查 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手段,b超采用超聲斷層顯像,聲像圖上表現為周圍有明顯反射光點、光團、光帶的癌瘤實性暗區。超聲波診斷操作簡便、無創傷、分辨能力較高,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和定位有一定價值。且由於它價格低廉,診斷快速,使它成為目前檢查肝癌的首選方法,缺點是小於一厘米的病灶難以分辨,診斷准確率可達90%以上。 彩色多普勒檢查原發性肝癌,由於肝癌血運豐富,在腫塊內部或邊緣上極易顯示動脈血流。周邊血流可呈彩色花籃樣,有時可見動脈深入到腫瘤內部,並進一步分支。 2、ct檢查 ct檢查分辯率高,能發現較小的腫瘤,對肝癌的診斷有實用價值。缺點是價格昂貴。ct是利用x線對人體進行掃描,取得信息,經電子計算機處理而獲得的重建圖像。 ct肝癌表現與大體病理形態一致,平掃多為低密度,少數為等密度或混雜密度,外形不規則呈球形或結節形,邊界模糊。增強掃描表現為低密度區略縮小,境界變得較為清楚。腫塊中心部位常因腫瘤組織壞死囊變形成極低密度區。腫塊可單發也可以多發。對於彌漫性肝癌早期ct不易發現。 3、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是檢查肝癌新的有價值的診斷方法,定性與ct相妨——約95% ,同樣是價格昂貴。肝癌結節一般呈t1加權像上的低信號,t2加權像上的高信號。其特征性影像為病灶內出現粗大引流或供血血管的流空信號,該信號提示有動靜脈短路形成。此外,mri對肝門和腹膜後淋巴結轉移顯示十分敏感。 目前一般先行b超檢查,發現問題再用ct或核磁共振復查鑒定。

  (三)肝穿活組織檢查  可在b超或同位素定位下穿刺活檢,陽性率76.1%~92.3% ,另外可抽腹水查找癌細胞,轉移淋巴結活檢,剖腹探查取活組織檢查。這裡補充一點,本書中的患者陳某,當年手術探查時切片活檢也找不到癌細胞,但臨床證實他當時已屬晚期肝癌。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