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肝癌常識 >> AFP與肝癌

AFP與肝癌

  afp是英文alpha fetal protein三個字的縮寫,意為甲種胎兒蛋白,簡稱甲胎蛋白或胎甲球。它是胚胎時期肝細胞合成的一種特殊糖蛋白,可促進胎肝組織迅速增殖,故胎血中含量高,但出生後約1~4周基本消失,成人血中含量甚微,定性試驗為陰性,最常用的定量試驗(放射免疫法)正常值為0~25ug/l, 超過25ug/l就為陽性,25~400ug/l為低濃度陽性,超過400ug/l即為高濃度陽性。

  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人稱癌中之王! 由於臨床發現時多已屬中晚期,在癌魔的肆虐蹂躏下,病人歷經萬劫,受盡人間折磨終難免一死,家屬承受的精神和經濟上的壓力也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由此造成對肝癌極度恐懼的心理。為了有效地治療肝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常稱“三早”)是關鍵,而早診斷是最重要的一環。然而,癌細胞就像隱藏在人海中的殺手一樣,很難被人識別。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大海撈針式的化驗檢測方法,通過“殺手作案”時留下的“蛛絲馬跡”來定性破案。臨床上把這種痕跡稱作“癌性標志物”,afp就是肝癌最特異的標志物。因為肝髒本身就是個血池,只要有0.1~0.2厘米的癌塊便可能在血液中發現afp升高了,而此時用b超、ct、磁共振等的影像學檢查還難以發現(通常癌腫塊應在1.0厘米左右才能被影像學確定診斷)。

  因此,肝癌化驗檢查陽性,有時比影像學檢查陽性要早數月至1年左右,這能為病人贏得寶貴的、也許是決定命運的治療時間! afp具有早期診斷肝癌的價值,這是afp優於其他癌性標志物難能可貴的特點。醫務人員通過檢測afp,在人群中篩查或者在臨床上診斷肝癌,並采取手術或相應治療,已使眾多的肝癌患者得以延長生命甚至最終戰勝肝癌。文獻資料還證實:原發性肝細胞癌中,70~90%的患者afp呈陽性,通常afp的血清濃度與腫塊的大小和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關性。正常肝細胞不產生afp,癌變的肝細胞則重新獲得合成afp的能力,且隨著癌細胞的瘋狂倍增,afp 的濃度可進行性增值。所以肝癌患者afp隨病程呈持續性、高濃度陽性,一般都在400ug /l以上。曾有學者提出:afp大於200ug /l、持續8周以上;或者大於400ug /l、持續4周以上,在排除了妊娠期及生殖器胚胎性腫瘤的可能性後,就可以做出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了。但是,afp升高就一定是肝癌嗎?那可不一定!這是因為還存在著以下因素:

  1.假陽性:任何檢查都不可能達100%正確,afp測定也會出現假陽性的問題,即沒有發生肝癌,但afp呈陽性。此時應動態觀察afp,並結合影像學和其他化驗檢查排除之。

  2.良性肝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等肝髒疾病,因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增殖,使肝細胞處於損傷、修復和再生的過程,afp會升高,但濃度一般不太高,多低於200ug /l ,且隨著肝炎的好轉,afp亦隨之下降,進而逐漸恢復正常。afp升高呈一過性、低濃度陽性的特點。這有助於與肝癌的持續性、高濃度陽性相鑒別。但也有少數良性肝病患者,由於肝細胞持續大量受損並過度再生,再生的肝細胞分化不成熟而合成大量的胎甲球,afp也會呈高濃度陽性,其值大於400ug /l,甚至有高達6000ug /l的報道。但如果肝髒損傷程度較輕(可通過alt、ast等肝酶變化去觀察),而afp持續高濃度陽性,則應高度警惕肝癌的發生。

  3.胚胎性腫瘤:由於afp具有癌胚性生物學特性,妊娠期、患惡性生殖系統的胚胎腫瘤時(如睾丸畸胎瘤、卵巢癌等),測定afp會升高,但這時應有生殖器的占位病變而缺乏肝癌的依據以資鑒別。

  4.其他:有報道先天性膽道閉鎖、酪氨酸代謝異常、部分繼發性肝癌、肝髒的一些良性腫瘤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afp升高。

  5.afp的升降可作為判斷肝癌預後或手術及各種抗癌治療效果觀察的指標:確診肝癌後采取手術切除或各種治療措施,afp大幅度下降說明治療有效,若下降後再次升高,則預示肝癌有復發、轉移跡象。

  綜上所述,afp是監測肝癌的良好指標,尤其對小肝癌的早期診斷獲益非淺,但臨床實踐是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單憑afp增高,那怕是持續性、高濃度陽性,就貿然作出肝癌的診斷也是不妥當的,一定要結合病史、症狀,及各項化驗和影像學資料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那麼,afp 一旦升高該怎麼辦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高度重視,不必驚慌。凡是afp陽性,尤其是持續性高濃度陽性的乙肝或丙肝患者,都應視為高危人群監測對象,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嚴密定期追蹤觀察。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