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當今時代,肝癌外科治療何去何從?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黃志強教授在2009年世界腫瘤介入學術大會(WCIO)上作了題為《肝癌治療:路的開始》的全體大會報告,從一位外科醫生的角度,對此加以剖析和展望。
回顧肝癌外科治療的發展之路
黃志強院士說,無論在我國還是全世界范圍,肝癌外科治療仍需要有突破性進展。
在上世紀50-60年代,已經開始探索肝癌的外科治療,中國的肝癌外科治療始於1961年,當時手術死亡率還很高,達30%以上。到20世紀80年代,在無數外科醫生的不懈努力以及患者及其家屬的奉獻之下,肝癌切除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手術死亡率降低,一些巨大肝癌也得以成功切除。到20世紀90年代後,肝癌切除術已經成為安全的治療選擇。例如,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於1991-2001年共進行1803例肝癌切除術,術後並發症發生率為45%,手術死亡率為3.1%。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於1994-2002年共進行1056次肝切除,其中肝細胞癌(HCC)445例,術後並發症發生率為39%,手術死亡率為零,不過他們以小肝癌切除為主。我國香港瑪麗醫院1989-2003年進行1222例肝切除術,術後並發症發生率為32.4%,總住院死亡率為4.9%,其中1989-1995 年HCC肝切除死亡率為9.5%,而1996-1997年110例HCC切除死亡率為零。
在回顧肝癌外科治療的發展歷程後,黃院士作了階段性總結。20世紀50-60年代的肝癌外科治療經驗是,對合並肝硬化患者的肝切除量應小於50%,廣泛肝切除應極慎重,肝切除遠期效果與肝切除量不成正比,肝衰竭是術後死亡主要原因。20世紀70-80年代,小肝癌切除術的開展提高了患者的長期生存率。20世紀90年代,隨著影像學的發展、介入治療的興起,以手術切除為中心的綜合治療時代來臨,但轉移和復發還是肝癌治療中的最主要問題。21世紀,期待能征服肝癌。
展望新世紀的肝癌外科治療
有人曾預言,在21世紀影像學將與外科學平分秋色。黃院士認為,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現在外科手術已經不是肝癌治療的唯一選擇,大肝癌切除時代已逐漸過去了。肝髒外科醫師將來會面對更早期、更小的肝癌,傳統外科將向影像學、機器人和外科醫生三結合的微創外科發展。
當前,應用虛擬手段、器官三維重建等影像學技術,肝癌外科的訓練、診斷和治療更加准確。例如,准確切除對於防止肝癌轉移復發非常關鍵,借助三維重建可以清楚顯示肝髒內部管道系統,可在術前選擇准確的肝癌切除途徑和切除范圍。通過腹腔鏡,可進行廣泛的根治性肝癌切除。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肝切除,能做到“既根治又保守”,即在完全性的根治性手術切除中,保留全部應該保留的結構。機器人的加入,使外科手術更加微創化。
黃院士說,傳統外科和微創外科其實是不分家的,只不過隨時代的發展以不同形式表現而已。在過去,我們無法跨越腹壁障礙,只能采取大創口的傳統開腹手術治療,今天應用影像學技術,我們可以突破腹壁障礙,向微創外科手術發展。將來的肝髒微創外科醫師,更要用好影像學這“第三只眼睛”。
我國的肝癌外科治療
黃院士介紹,我國肝癌患者占世界半數,我國也擁有最豐富的肝癌治療經驗。例如,吳孟超教授於1960-1996年施行肝癌切除3932例,手術死亡率為1.1%,患者5年生存率達36.1%。湯昭猷教授開展的800例小肝癌切除5年生存率達63.4%,1061例大肝癌切除5年生存率為39.6%。
解放軍總醫院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20年來施行了1181例肝髒惡性腫瘤切除,其中HCC 920例,大部分為大型切除。手術總死亡率為0.43%,惡性腫瘤死亡率0.51%,HCC 死亡率0.44%。主要的術後死亡原因為肝功能衰竭。
黃院士結合自己多年的行醫經歷總結指出,當前無論是外科手術還是其他治療,單靠一種手段單槍匹馬治療肝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建立穩定的醫療團隊,各個部門互相理解、協作,共同致力於為患者取得最好的療效,這應該是肝癌外科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