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的病原體是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舊稱為腸道傳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3年balayan等用免疫電鏡技術從糞便中檢出27-38nm病毒顆粒,1989年reyes等獲得本病毒基因克隆,並命名為戊型肝炎病毒,對氯化铯及凍融敏感。戊肝能夠在一個人身上反復發作。戊肝也是通過消化道傳染。凡未感染過hev的人均對hev易感,因而各年齡組均可發病。兒童感染hev後,多表現為隱性感染(無明顯症狀)。成人則表現為臨床性感染(有明顯症狀),30歲以上人無症狀感染比例又再次上升,提示人群易感性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抗-hevigg在血循環中維持時間僅一年,而且人胎盤免疫球蛋白預防戊型肝炎無效,提示病後免疫不持久。
戊型肝炎特征
1.急性發病;
2.病初無力、惡心、嘔吐、尿黃、眼黃較明顯;
3.黃疸程度較甲肝重,持續時間長;
4.重肝發生率較高。在老人及孕婦及原有乙肝基礎的病人,尤其要注意有病情加重的趨勢。
戊型肝炎流行病學與甲型肝炎相似,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常可引起爆發流行。並有明顯的季節性,多見於雨季或洪水後;散發性則無明顯季節高峰。目前尚缺疫苗預防。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學特點與甲型肝炎相似,但其傳染性較甲肝為低。
1 主要為糞-口途徑傳播。常引起大型暴發或流行。1922年印度新德裡因水源受污染而發生戊肝暴發流行,35000人發病;
2 分流行性和散發性兩種,以流行性為主,多由水源被污染所致;
3 流行性戊型肝炎,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雨季;
4 主要為青壯年發病,兒童和老年人發病相對較少,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5 發病與衛生水平明顯相關。衛生水平差的軍營發病率較高,士兵發病率高於軍官;
6 流行性戊型肝炎孕婦的病死率高,可能與起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有關;
7 本病主要發生在亞洲、非洲和中美洲的發展中國家,而北美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尚未發現本病流行。因此,本病發病率與社會經濟狀況及個人衛生習慣密切相關;
8 北京醫科大學對我國11個城市共計1819例急性散發性戊型肝炎統計觀察,其臨床表現類似甲型肝炎,不發展成慢性,但病情多數較重,病死率2.5%,明顯高於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能否從母親傳給胎兒? 戊型肝炎能否從感染母親傳給胎兒尚未定論,但很多事實已經旁證垂直傳播確實存在。如戊型肝炎婦女常發生流產和宮內死胎。不但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胎兒和圍產期病死率很高,非暴發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產和宮內死胎的發病率也很高,約12.4%,推測均為戊肝病毒宮內感染所致。
戊肝病毒在人體內的繁殖情況如何? 戊肝病毒經口侵入人體,從腸道經門靜脈感染肝細胞,在肝細胞漿內增殖復制,復制後的病毒顆粒散布於肝細胞漿基質中,並可分泌於毛細胞管而後混入膽汁中。在感染戊肝病毒的猴膽汁中,第7日病毒顆粒還是陰性,到第10日開始陽轉,同時可在每毫升膽汁中提取個病毒顆粒。病毒在肝內進行一次性繁殖後,大約在潛伏期及急性期可能出現短暫的病毒血症。 病毒主要隨膽汁一起經糞便排出體外。在肝外是否也有戊肝病毒繁殖尚不清楚。肝炎發病經治療後,病毒約2周左右逐漸從糞便中消失,帶病毒的糞便可再次經口引發新的感染。
戊型肝炎何時傳染性最強? 我國學者對6名戊型肝炎患者發病前後收集的60份系列糞便標本,用免疫電子顯微鏡檢測,發現在發病前1-4日,戊型肝炎病毒陽性率為100%,發病後1-3日為70%,4-6日為40%,7-9日為25%,10-12日為4%,於發病後兩周末在檢出戊型肝炎病毒。研究表明,本病在潛伏期末和急性期初傳染性最強。
檢測戊肝病毒有哪些方法? (1)免疫電子顯微鏡:用患者恢復期血清作抗體,檢測急性期患者的糞便及膽汁中病毒抗原;或用已知病毒檢測患者血清中相應的抗體;(2)免疫熒光法:檢測肝組織中戊肝病毒抗原;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抗-hev; (4)應用基因重組成肝病毒多肽作為抗原建立蛋白吸引試驗(wb):檢測血清抗-hev; (5_)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和套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nrt-pcr)檢測膽汁、血清和糞便中戊肝病毒核糖核酸(hevrna)。
戊肝和甲肝臨床表現有何不同? 有人對1993~1994年同期住院的甲肝和戊肝患者進行了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的分析,結果發現戊肝患者中青年居多,老年患者(>60歲)占18.9%,而甲肝以學生多見。兩者均以急性黃疸型為主,但戊肝亞急性重型和急性淤膽型較甲肝多見。戊肝發熱,肝腫大較甲肝少見,皮膚瘙癢和灰白便較甲肝多見。戊肝病理損害較甲肝明顯,恢復緩慢。其血清膽紅素升高水平和持續時間均長於甲肝。因此認為甲肝和戊肝雖然都是經糞-_口消化道途徑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和經過類似,但兩者在年齡、性別、某些臨床表現和肝功改變以及預後方面存在著差別。
臨床診斷
一、臨床表現 潛伏期2~10周,平均6周,人感染後可表現為臨床型(成人多見)和亞臨床型(兒童多見)。 本病的臨床表現與甲型肝炎相仿。起病急、有發熱、乏力、厭食、上腹不適、尿色加深、關節酸痛等。部分病人有淤膽及皮膚瘙癢,尤以老年患者多見。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患病後多於2月內康復,無慢性病例。少數病例可發展成重型肝炎,病死率為1%~2%。孕婦罹患率高,且病情多嚴重,並可造成流產和死胎。妊娠晚期戊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高達20.96%,但早期僅為1.5%。 肝功能檢查同甲型肝炎。
二、病原學診斷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陽轉或滴度由低到高,或抗-hev陽性>1:20,或斑點雜交法或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血清和/或糞便hev rna陽性。 戊型肝炎患者急性期血清內含高滴度的抗-hev igm抗體,恢復期病人血清內可測出低水平的抗-hev igg抗體。用elisa法檢測,急性期患者抗-hev igm陽性率達83.7%,有很大的臨床使用價值。
治療和預防
治療同甲型肝炎。但對戊型肝炎孕婦的早期處理,特別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重型肝炎早期應用白蛋白及少量多次輸新鮮血,可起到防止出血、促進肝細胞新生及肝功能恢復等積極作用,並能防治腦水腫及肝腎綜合征等各種發症的發生,對晚期妊娠患者預防產後出血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預防措施同甲型肝炎。尚無疫苗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