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肝癌治療方法,那麼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肝移植。肝移植是一種迄今為止被人們作為治療肝癌治療的最好方法。但是大家對肝移植的相關內容卻了解的不多,有肝源就可以進行肝移植手術了嗎?肝移植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對於較為深入的肝移植問題,大家都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
肝癌與肝移植的密切關系
肝癌是嚴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的惡性腫瘤。嚴格地講,目前還沒有一種治療方法有絕對把握治愈各類肝癌。治療肝癌的方法很多,要讓患者從中選擇出最適宜自己的方法是不現實的,就是讓一些非肝髒疾病專業的醫生做此決定也會有所偏差。所以,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適應證,對作出正確的判斷十分必要。
肝移植技術的興起,給肝髒外科理念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肝移植不僅可以切除腫瘤,更重要的是同時去除了整個病肝,消滅了肝癌發生的土壤——肝硬化,移植的新肝解除了肝髒儲備功能不全的後顧之憂,同時也使那些因為肝功能不良而無法手術的肝癌患者獲得了根治的機會。
肝移植治療肝癌走過了漫長的路程。從理論上來講,肝移植不僅全部切除了肝髒腫瘤及潛在的多中心子灶,還切除了病變的肝髒,預防了肝癌的復發。但是,早期的肝移植幾乎都用於晚期肝癌患者,肝移植治療肝癌的總體療效讓人沮喪,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使肝癌從最初作為肝移植的主要適應證,一度被認為是肝移植的相對禁忌證。2O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部分移植中心的肝癌受者比例有所上升,主要與肝癌腫瘤生物學的研究進展和肝移植療效的提高有關。全球各肝移植中心的研究結果都比較一致地肯定了肝移植治療早期肝癌的良好療效,肝移植治療肝癌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給我們帶來了光明的前景,但其適應證應嚴格掌握,並非每一個肝癌患者都適合做肝移植。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定義早期肝癌。雖然大家都認為腫瘤的大小、數量、分級、血管浸潤程度及有無肝外淋巴結轉移與移植術後的生存率及腫瘤復發率密切相關,但就具體標准而言仍有細小的差別。
肝移植的風險有多大?
肝髒移植手術在國外已經發展了40多年,我國從事這項技術只有十多年的歷史。目前不少病人和家屬對肝髒移植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擔心風險大,擔心下不了手術台。沈中陽教授認為,現在我國已經有了很成熟的肝髒移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早已走出肝髒移植的摸索階段,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都大幅度提高。目前全世界已有10萬余名終末期肝病病人通過肝髒移植獲得了第二次生命。世界最長肝移植存活者目前已超過33年。我國存活時間最長的肝移植病人肝齡已有10歲。
有專家認為,從理論上來說,幾乎所有重症肝病病人都可以做肝移植,只要術前沒有嚴重感染、嚴重心肺衰竭就可以了。沈中陽教授認為,一般來說,患有內、外科常規方法不能治愈的肝病,預計在短期內可能死亡,同時尚能耐受手術者,均適合作肝移植。主要包括:暴發性及進行性肝功能衰竭;各種原因引起的晚期肝硬化;肝髒腫瘤(早期,無血管浸潤及其它部位的轉移);先天性代謝性肝病;先天性膽道閉鎖症。對於肝炎病人來說,乙型肝炎發展為晚期肝硬化,急、慢性重症肝炎,尤其是慢性重症肝炎,與肝炎相關的肝癌病人,出現這三種情況時才考慮肝髒移植。
肝病的新療法干細胞移植
干細胞可從骨髓血、外周血和臍血中分離到,前兩者較為常用,特別是骨髓,因其含干細胞較為豐富。當前多用骨髓移植來治療各種肝病。其實,骨髓移植就是移植骨髓干細胞(包括造血干細胞和間質干細胞)。干細胞分離到後,要經過體外培養、增殖和濃縮,然後在無菌的條件下經肝動脈或門靜脈注入患者體內,這兩條血管直通肝髒,為其提供血液;或通過介入管道,直接將干細胞種植於肝組織;也可以將干細胞接種於腹腔內和脾髒中,但這兩種方法的結果均不理想,已被棄用。
移植後的干細胞很快落戶於肝內,可強有力地分化為肝干細胞,再由其分化為肝細胞,或直接分化為肝細胞和膽管細胞,最後構成新生的肝組織,以替代病態的肝組織,於是肝功能恢復,病情改善。肝干細胞於上世紀50年代末被發現,因為形態呈卵圓形而被稱為卵圓細胞,後來知道它是肝內具有分化能力的細胞,所以科學家就賦予這種細胞以新的概念,叫肝干細胞。
成熟的肝細胞是從兩類不同的組織細胞的干細胞轉化而來的:一類是由肝卵圓細胞、胚胎肝細胞、成人肝細胞和膽管胞分化來的肝干細胞,因其與肝髒有關,故稱為肝源性肝干細胞;另一類是由骨髓干細胞、胚胎干細胞和胰腺上皮干細胞分化而來的肝干細胞,這一類肝干細胞與肝髒沒有什麼瓜葛,故稱為非肝源性肝細胞。
其實骨髓干細胞才是肝干細胞主要的肝外來源。上述這兩類組織細胞都能派生出肝干細胞,再由其進一步分化出成熟的肝細胞。在正常的情況下,肝干細胞處於休眠狀態,不增生、不分化,但當肝細胞壞死或中毒時,它會“感覺”到,會“蘇醒”過來,並在適宜的環境中開始增殖及分化,又以其本能的趨向性而朝患處集結,以彌補肝細胞的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