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目標有兩點,其一是通過持久抑制乙肝病毒(HBV)復制,阻止和延緩肝硬化、失代償肝病、終末期肝病、肝細胞癌和死亡的發生,達到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的目的;其二是通過持久抑制HBV復制,降低慢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風險。在2009 EASL年會上,為達到抗病毒治療目標,與會者就如何設立抗病毒治療終點、治療療程及治療預測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對治療終點的認識——HBsAg清除的重要性
抗病毒治療終點顧名思義就是治療停藥的時間。無論應用何種抗病毒藥物,首先必須(must) 將HBV DNA降到越低越好,理想的是達到實時聚合酶鏈反應方法檢測不到(10~15 IU/ml),同時伴生化學和組織學改善,防止出現並發症,在此基礎上EASL提出了三個治療終點。
1. 理想的治療終點(ideal endpoint of therapy):
該終點適用於HBeAg陽性及陰性患者,即經過治療出現持續的HBsAg消失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學轉換,此時即可停止治療。本屆年會很多專家的報告都強調了HBsAg清除和血清學轉換的重要性。
有學者報告,在經干擾素治療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的患者中,經3年隨訪顯示,30%的患者出現了HBsAg清除,6年隨訪顯示,HBsAg清除率可高達45%。
意大利學者報告,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96周,53%的患者出現HBeAg清除。在停藥後的5年隨訪中,如患者HBV DNA始終<400 copies/ml,HBsAg清除率可高達72%。更令人可喜的是核苷類似物的長期治療(>5年)也可獲得HBsAg清除。
2. 滿意的治療終點(satisfactory endpoint of therapy):
對於達不到理想治療終點的HBeAg陽性患者,滿意的治療終點(出現持續的HBeAg血清學轉換)也是可以停藥的指標。
3. 有益的治療終點(desirable endpoint of therapy):
對不能達到血清學轉換的HBeAg陽性及陰性患者,核苷類似物治療應維持HBV DNA 檢測不到,但不能停藥;而應用干擾素治療後持續HBV DNA檢測不到也可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