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漿草腹皮湯
[用料]酢漿草15克大腹皮15克火炭母30克瘦豬肉150克陳皮6克生姜10克大棗5枚
[制作]
(1)將瘦豬肉洗淨,斬成小塊,其他用料洗淨(生姜拍爛),備用。
(2)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利濕,理氣消滯。
[適應證]無黃疸型乙肝屬於肝膽濕熱者。證見頭身困重,骯腹脹滿,納呆嘔惡,大便不爽,口甜口膩,舌苔黃微膩,脈濡數。
[按語]本方治證屬於濕熱蘊結於脾胃,中焦氣機不暢,濕阻氣滯,引發諸證。治宜理氣暢中,清熱利濕,醒脾和胃。方中酢漿草為酢漿草科植物酢漿草的全草,性寒味酸,功擅清熱利濕解毒,臨床使用表明該藥配瘦豬肉炖服,治傳染性肝炎有一定療效。大腹皮為棕桐科常綠喬木植物槟榔的果皮,性微溫味辛,功擅行氣利水導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火炭母為蓼科植物火炭母的全草,性微寒味微酸,擅於清熱祛濕,消滯止瀉;陳皮味苦辛性溫,善於芳香醒脾和胃,理氣燥濕消滯;三藥相配,以助酐漿草清熱利濕之功。瘦豬肉、生姜、大棗相配,既能調和脾胃,又使湯味美味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脘悶腹脹,頭身困重,納少便溏,舌苔黃微膩,脈濡數屬於肝膽濕熱蘊結者為要點。若見舌苔白膩,脈濡緩屬於寒濕困脾者,不宜用本方。
(2)若腹脹嘔惡明顯,可加入陽春砂仁6克以芳化濕濁,行氣消脹,醒脾止嘔。
(3)若無酢漿草,可以白花蛇舌草20克代之。
(4)若大便溏瀉,小便短少者,可加入茯苓15克或生苡仁30克,以健脾利水滲濕。
(5)口膩口甜明顯者,可加入佩蘭10克以芳化濕濁,該藥善除脾經濕熱而治口甜口膩證。
(6)宜忌辛辣炙膊肥甘之品。
當歸雞肉湯
[用料]當歸12克紅參10克肉苁蓉30克老母雞100克生姜10克大棗6枚
[制作]
(1)雞肉洗淨,其余用料洗淨(生姜拍爛)。
(2)全部用料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用。
[功效]益氣養血,潤腸通便。
[適應證]慢性乙肝合並便秘屬於氣血不足者。證見排便無力,大便時秘,伴神疲乏力,頭昏心悸,健忘,面色光白,食欲減退,口淡乏味,少氣懶言,舌質淡,苔白,脈虛細無力。
[按語]本方治證多見於乙肝日久,損及脾胃,健運失司,致氣血生化乏源,氣虛則排便乏力,血虛則腸失濡潤。治宜益氣養血,潤腸通便。方中當歸性溫味甘辛,功擅養血潤腸通便,藥理研究證明本品含有當歸多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A、B12、E及為人體必需的多種元素等;當歸對小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恢復肝髒某些功能。紅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性微溫味甘微苦,功擅補脾益氣,配當歸起到氣血雙補的作用。氣足則能推動燥屎下行,血足則能潤滑燥屎,使之易於下行。肉苁蓉性平味甘,功擅潤燥滑腸通便;雞肉性溫,功擅補氣血。生姜配大棗,調和脾胃,以助氣血生化之源。諸藥配伍,共奏補益氣血,潤燥滑腸通便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便秘,排便無力,伴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舌質淡,苔白薄,脈虛細屬於氣血不足者為要點。若大便干結,排出困難,伴口臭面赤,舌質紅,苔黃燥,脈滑實屬於實熱積滯者或大便干結,形體消瘦,伴口燥咽干口渴,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屆干陰虛熱結者,非本方所宜。
(2)不思飲食,脅腹不舒者,可加龍利葉15克以健胃消食,舒肝解郁。
(3)食療期間忌食蘿卜及喝茶,以免影響人參的藥力。另外,應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尤其是應當進行舒緩的腰部運動,以促進胃腸的蠕動而助排便。
(4)本方與桑椹玄冬湯均有潤腸通便之功,均可治療便秘之虛證。所不同的是,本方治證是由於氣血不足,無力排便,腸道失潤所致,故治宜益氣養血,潤腸通便之法;而後方治證是由於陰虛內熱,燥熱內結所致,故治宜滋陰清熱,潤腸通便。
地芪烏雞湯
[用料]熟地黃20克北芪30克當歸10克烏肉雞150克生姜10克大棗10枚陳皮5克
[制作]
(1)將烏肉雞洗淨。其余用料洗淨(生姜拍爛)。
(2)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用。
[功效]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適應證]慢性乙肝並發痛經屬於氣血虛弱者。證見經期或
經後小腹隱隱墜痛,按之痛減,經量少,色淡質稀,伴面色光白,神疲乏力,納呆便溏,脅腹時脹時痛,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細無力。
[按語]本方治證多由於肝病乘脾,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而導致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所致。治宜益氣養血,調經止痛之法。方中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功擅補血滋陰,填精益髓,藥理研究證明本品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地黃煎劑對小鼠實驗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保護作用;臨床應用表明本品治傳染性肝炎有效。黃芪性微溫味甘,功擅補中益氣健脾,配熟地黃以氣血雙補。當歸性溫味甘辛,功擅補血活血,又能調經止痛,配黃芪具有補氣生血之妙,配熟地又有補而不滯之功,對於氣血虛弱之痛經證甚為相宜。烏肉雞補氣血;陳皮醒脾和胃,助脾運化,以防熟地之滋膩礙脾;生姜配大棗,調和脾胃,以助生化之源。諸藥相配,共奏益氣養血,調經止痛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婦女痛經,按之痛減,量少質稀色淡,舌淡苔白薄,脈虛弱無力屬於氣血不足者為要點。若痛經,拒按,經色紫黑,有血塊,伴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舌紫暗,舌體有瘀斑或瘀點,脈弦澀屬於氣滯血瘀者,非本方所宜。
(2)食療期間忌食生冷寒涼之品,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勿洗冷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