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脂肪肝 >> 關於脂肪肝 >> 肝髒“發胖”不是好事

肝髒“發胖”不是好事

  脂肪肝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隨著人類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脂肪肝已成為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後的又一“富裕型疾病”,也是日常體檢中最常發現的病種之一。

  肝髒――人體最大的化工廠

  肝髒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承擔著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人的生命活動時刻都離不開它。我們一日三餐吃進去的營養物質都必須依靠肝髒進行加工,才能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除了物質代謝外,肝髒還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吃進去的毒物、有損肝髒的藥物等等也必須依靠肝髒解毒。可以說,人體沒有肝髒,就沒有生命,肝髒受損,健康受害,所以愛護肝髒就是關愛生命。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侯鵬博士介紹說,在正常情況下,肝髒對人體內物質的分解、合成、解毒以及脂肪的代謝等一系列精細而又復雜的操作始終保持著動態平衡狀態,肝組織一方面吸收著體內的游離脂肪酸,將其合成甘油三脂,而另一方面又要以脂蛋白的形式把合成的甘油三脂緩緩地送到血液裡,使其成為人體活動的重要能源。一旦肝髒攝取和轉運脂類物質的過程發生了障礙,就會造成脂肪在肝髒內堆積起來。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4%-5%。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引起肝內脂肪堆積過多,超過肝重量的10%、甚至15%時,就被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脂肪肝類似於急性、亞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較少見,臨床症狀表現為疲勞、惡心、嘔吐和不同程度的黃疸,並可短期內發生肝昏迷和腎衰等,嚴重者可在數小時內死於並發症;及時治療,病情可在短期內迅速好轉,而不遺留慢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起病緩慢、隱匿,病程漫長。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多在體檢時偶然發現,部分病人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乏力、肝區疼痛、腹脹,以及右上腹脹滿和壓迫感。由於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與一般的慢性胃炎、膽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誤醫誤治。

  脂肪肝纏上年輕人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體檢中心主任田京發介紹說,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脂肪肝的發病出現兩種趨勢:一是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有資料顯示,美國脂肪肝的發病率2005年比2001年翻了一番,上海患脂肪肝人數7年上升了一倍。據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體檢中心提供的數據,去年北京市由單位組織到該中心體檢的有33050人,檢出脂肪肝陽性的7773人,占23.5%,高於全國平均20%的發病率。二是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脂肪肝發病年齡趨向低齡化,30-40歲的城市白領成為脂肪肝的主要人群,不少醫院甚至查出了10多歲的小脂肪肝患者。最近有媒體報道,上海一位14歲的學生,體重160斤,患有中到重度脂肪肝。一項調查顯示,廣州30歲左右人群脂肪肝發病率為20%-30%。2006年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為北京某研究單位1411人進行體檢,參加體檢的基本上都是40歲上下的年輕白領,檢查結果顯示,497人血脂偏高,占35.2%,475人患有脂肪肝,占33.6%。該體檢中心主任田京發認為,這可能與檢查對象全為從事研究工作的腦力勞動者,生活水平較高,飲食結構中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攝入較多,另外與不規律的工作、生活和行為習慣有關,如: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規律,經常熬夜,長時間靜坐伏案工作,出門坐車,缺少運動和鍛煉,不良飲食習慣,吸煙、飲酒等。這些特點容易引發肥胖,影響脂肪的代謝,使血液中甘油三脂、膽固醇貯存過高,形成高脂血症,沉積到肝髒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對人體健康的傷害等同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有資料顯示,15%的脂肪肝患者會從單純性脂肪肝轉變為肝硬化,有3%的患者會進展為肝功能衰竭,脂肪性肝病可使50歲以下的患者壽命縮短4年,50歲以上的患者壽命縮短10年。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侯鵬博士說,長期大量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會使機體的脂類代謝、運轉發生障礙,導致能量代謝紊亂,使機體免疫功能大大下降。如果脂肪長期在肝內過度積蓄,肝髒血液供應、氧氣供應及自身代謝受到持續阻礙,就會造成肝細胞大量腫脹、炎症浸潤及壞死,並逐步發展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有資料顯示,30%的酒精性脂肪肝可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肝硬化的概率較低,發展進程相對較慢,約1.5%-8.0%的病人可進展為肝硬化,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它是隱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脂肪肝會不會發展為肝癌呢?侯博士說,脂肪肝不是肝癌的危險因素。但是,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飲酒、營養不良、藥物及毒物質損害等,既是脂肪肝的發病因素,也是肝癌的發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對肝癌的發生有一個助動因素,可增加癌變的機率。在肝炎病毒感染低發國家,長期嗜酒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因素,約2%-3%的慢性嗜酒者通過酒精性肝硬化發展為肝癌。在我國酒精性肝硬化合並肝癌者幾乎都伴有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感染,而嗜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並存者肝癌的發生率高,發病年齡提前,預期壽命短。非酒精性脂肪肝由於肝硬化發病率低,出現較晚,因此,極少發生肝癌。

  都是吃、喝惹的禍――脂肪肝常見病因

  脂肪肝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是由諸多原因造成的。脂肪肝發病率的增高,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有著密切關系。包括營養失調、大量飲酒、糖尿病、肝炎、代謝和內分泌障礙等多方面的原因。

  肥胖是引發脂肪肝第一位的病因。長期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在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過剩的營養物質便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導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調查顯示,我國人群中的肥胖者已超過7000萬,城市的中小學生超過20%。肥胖人數正以5年翻一番的水平增長。上海市有一項對4009名機關干部的調查顯示,肥胖者達31.6%。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見和較肯定的危險因素,其發病率在50%-75%,重度肥胖者96%可發生脂肪肝。黑龍江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重度肥胖兒童脂肪肝的發病率高達80%,10個“胖墩兒”中就有8個是脂肪肝。

  酒精是損害肝髒的第一殺手。由飲酒而引發的脂肪肝稱為酒精性脂肪肝,70%-95%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髒內經過一系列的生化過程,最終轉化為甘油三脂。長期大量飲酒必然會有大量甘油三脂堆積在肝髒之中,逐漸形成脂肪肝。同時,酒精對肝細胞的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肝內脂肪沉積而造成脂肪肝。飲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嚴重。男性每天飲50度白酒80克,女性40克,連續5年以上,即有發生脂肪肝的危險;每天飲酒40-80克為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危險阈界,超過此阈界可使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發病率明顯增加。有一項調查指出:20世紀60年代的酒精性肝硬化與其他病因的肝硬化相比,歐洲占42%,美洲66%,亞洲11%,而中國不足5%。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酒精飲料消費的日益增長,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在我國迅速上升。

  營養不良也會引發脂肪肝。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並不是說瘦人就不會得脂肪肝。據田主任介紹,在體檢中常常發現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稱為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田主任說,這是由於長期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不能滿足機體需求時,便會影響脫輔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致使脂蛋白生成不足。與此同時,糖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儲存脂肪動員增加,大量游離脂肪釋放到血液中,超過脂蛋白的轉運能力而沉積於肝內,就會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如有人因患有慢性腸道疾病、長期厭食、節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綜合征及胃腸旁路手術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膽鹼、氨基酸或趨脂物質。有的女孩子擔心發胖,長期素食,或不吃飯,同樣也會發生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發脂肪肝。糖尿病由於胰島素不足,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為了補充能量,體內游離脂肪酸顯著增加,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使肝髒的脂肪合成亢進,從而引起脂肪肝。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發病率為40%至50%,且大多為中度以上;肥胖與慢性酒精性肝損害均易並發糖尿病,60%肥胖患者合並糖尿病,發生脂肪肝的比率較無糖尿病者多2倍。有些患肝炎的病人,已經發生病變的肝細胞對甘油三脂的合成與代謝平衡失調,如果進食脂肪類食物過多,就會使中性脂肪在肝內堆積形成脂肪肝。

  藥物性肝損害引發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害占成人肝炎的10%,脂肪肝是常見類型,有數十種藥物與脂肪肝有關,如四環素、乙酰水楊酸、糖皮質類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及某些抗腫瘤藥及降脂藥等。它們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礙,減少脂蛋白從肝內的釋放,從而使脂肪在肝內積聚。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孿生兄弟。高膽固醇血症與脂肪肝關系密切,其中以高甘油三脂血症關系最為密切,絕大多數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此外,某些工業毒物,如黃磷、砷、鉛、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導致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多發生於妊娠36-40周,重症者常伴發肝性腦病、腎衰竭、消化道出血。雖脂肪肝發生與遺傳無直接關系,但糖尿病高血脂症多與家族遺傳有關,所以某些相關原因的脂肪肝與遺傳有關聯。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