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肝內脂肪超標了
案例1:有位40歲的程序員,因父親中風過世,他為防“三高”一直吃素。上周,他因腸胃不舒服而就診,順便做了個全面體檢。結果讓他傻眼:肝內總脂肪量占到肝重的10%,輕度脂肪肝!
近10年來,他連雞蛋都不吃,早餐基本就是饅頭+白粥,中晚餐以青菜、豆制品和米飯為主,偶爾吃點面食,油也放得不多,身高170厘米,體重一直在100斤上下,身材清瘦,他很納悶,自己怎麼會得脂肪肝?
據統計,約有22%的素食者會得脂肪肝,而這些人多屬於正常體型者。何為脂肪肝?充積於肝細胞內的脂肪含量超標了。正常肝髒含脂肪約5%,超過10%,是輕度脂肪肝;若肝內總脂肪量占到肝重的30%以上,就是中、高度脂肪肝了!脂肪肝不是高脂飲食者的專利嗎?為何如此清淡飲食也會患脂肪肝?
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會轉化為脂肪
案例2:一位先生十多年前體檢時查出有輕度脂肪肝,醫生建議他少吃些大魚大肉,他干脆連肉都不吃了,堅持吃素。可每年體檢時,還是顯示有輕度脂肪肝。為何會如此?
素食者的主食是米面。米面等食物裡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因為脂肪所含的碳和氫比碳水化合物多,在氧化時可釋放出較多熱量(1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可釋放9千卡的能量,而1克碳水化合物僅為4千卡)。因此,如果脂肪攝入少,必定會讓人吃更多的主食,以滿足飽食的感覺。
機體只能將碳水化合物當作糖原來儲存,而機體儲存糖原的數量非常有限,大約只有308克。如果攝取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又不能變成糖原,就會在肝髒中通過磷酸甘油途徑轉變為脂肪。
也就是說,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超過了人體代謝的需要量,就會轉化為脂肪而沉積於肝內,如“不能及時運出”,就會造成脂肪肝。此外,蔗糖、葡萄糖均有誘導“脂肪酸合成酶”的作用,這種作用甚至比脂類還要強得多。
“無主食”減肥會讓脂肪進入肝髒
案例3:一位小白領,3年前為美美結婚,決定“無主食”減肥。她絕對不吃米、面等主食,肉類也只選擇脂肪含量低的海魚,青菜也是寡油水焯。在她的帶動下,同公司的十多名女同事也加入了“無主食”活動。今年8月公司體檢,一直被稱“身無剩肉”的她,卻收到中度“脂肪肝”的檢驗診斷,多位追隨同事也收到不同程度地警告。
減肥者刻意減少食物攝取,當機體攝取的總能量不能滿足機體的能量需要時,機體內的脂肪就會被動員,脂肪酸即會從脂肪組織中被釋放出來,進入肝髒而被利用。但是,這種脂肪在肝髒中不易被分解,久而久之,肝髒中的脂肪堆積過多,如“不能及時轉運出去”,就形成了脂肪肝。
缺少將脂肪運出肝的“船”
正常情況下,肝髒裡的脂肪大都會被“脂蛋白”這條“船”運出,到達需要它們的地方去發揮生理作用。制造成這條“船”的原料,主要是蛋白質與磷脂,還有少量膽固醇。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我們食入的食物蛋白質,在腸胃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後,再在肝髒裡被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為我所用。
人體所需的所有蛋白質,共需要22種不同的氨基酸組成。如果人體中某種氨基酸不足,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均會使“脂蛋白”的合成受到影響。和人體蛋白質接近的,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為“完全蛋白質(優質)”,反之則稱為“不完全蛋白質”。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為“完全”的;米面裡的則是“不完全”的。
素食者不也吃豆制品嗎?豆制品不也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磷脂嗎?豆制品中的蛋白質有一個缺陷,即蛋氨酸含量稍低,不能完全滿足機體的需要。若和米面同吃能彌補其不足,但節食者往往連主食也給減掉了。
總之,素食、節食,一方面使體內分解進入肝髒的脂肪增多了;一方面又令肝髒合成不出足夠的脂蛋白,令脂肪無法及時被運出,沉積肝內,造成了營養不良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