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病毒性肝炎的中醫調治

病毒性肝炎的中醫調治

  中醫如何認識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機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機不外乎“濕、熱、瘀、毒、虛”,與“郁、痰”也有關聯。

  中醫認為病毒性肝炎為染“毒”所致,此毒是疫毒。染毒後肝失疏洩,濕熱內蘊肝膽,亦或肝“郁”而不達,影響了脾土運化,濕熱內蘊,濕蘊日久化熱之後,則“濕”與“熱”互結。慢性肝炎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由實症,變成虛實夾雜症,最後也有可能變成虛症。所以“虛”也是一個主要的病理因素,可出現血虛、陰虛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肝同樣存在肝氣虛的表現,需與脾氣虛相鑒別。

  從肝髒的生理功能來看,一則肝主疏洩,情緒的改變,特別是肝氣郁結則導致疾病發生的影響因素,“郁”----情志的改變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影響不容忽視。二則肝藏血,血少則肝不養,血瘀則肝病進展,在疾病發展的從慢性肝炎到肝纖維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不同階段,隨著疾病的進展,瘀血的發生概率也會越來越多。瘀血則貫穿疾病發展的始終,瘀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產物,循回往復是導致疾病進展的主要因素。所謂“久病多瘀”,“久病多痰”故除瘀外,與“痰”亦相關。

  病毒性慢性肝炎中醫是如何分型的?

  病毒性慢性肝炎的常見證型有肝膽濕熱、肝郁脾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脈絡瘀阻。其中肝膽濕熱和肝郁脾虛證臨床上相對多見。隨著疾病的進展,脈絡瘀阻和肝腎陰虛的病人會逐漸增多。有些肝病病人沒有症狀,但是攜帶病毒,則屬正虛邪戀型。

  肝膽濕熱患者可以出現右脅脹痛、脘腹滿悶、惡心、口苦、厭油膩、身目黃或無黃。小便黃赤、大便粘膩臭穢,舌苔黃膩。

  肝郁脾虛患者可以出現脅肋脹滿、精神抑郁、面色萎黃、食納減少、口淡無味、脘痞腹脹、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肝腎陰虛患者可以出現頭暈耳鳴、兩目干澀、口燥咽干、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女子經少經閉,舌紅瘦少津或有裂紋。

  脾腎陽虛患者可以出現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食谷不化、甚則滑洩失禁、下肢浮腫,舌質淡胖。

  瘀血阻絡患者可以出現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斑、肝脾腫大、質地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行經腹痛、經水色暗有塊,舌質暗紫或有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散結通絡。方藥選用血府逐瘀湯或下瘀血湯、鱉甲煎丸等。

病毒性肝炎的中醫調治

  中醫“四位一體”慢性肝病綜合療法

  張玮教授認為,治療慢性乙肝不僅要“治人之病”,還要“治病之人”。中醫除了常規的治療,還講究生活的調護,因此有“藥物、心理、飲食、運動”四位一體的慢性肝病綜合治療方法。肝病患者如果作為正常的人回歸社會,這四個方面都很重要。雖然有的患者吃了抗病毒的藥物,病毒抑制了,生活質量還沒改善,但還是會出現肝區不適、失眠等不適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綜合調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正常人回歸社會。

  治療

  在慢性肝病的治療中,中西醫治療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中醫中藥在治療過程中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抗病毒治療中,中醫藥不是優勢所在,但可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其一減毒,它可以減輕抗病毒治療中的毒副作用;其二增效,有的患者實行抗病毒治療後,病毒抑制不理想,HBV-DNA沒轉陰或者沒有達到e抗原的血清轉換,中藥的聯合運用可以加強抗病毒作用的療效,更好地抑制病毒;其三補缺,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有些病人不願意做抗病毒治療,或者肝功輕度異常還未達到抗病毒指證的患者,也可以讓病人服用中藥治療。

  總體而言,乙肝患者的純中藥治療後能達到DNA轉陰的,約在20%左右。所以如果有些病人肝功能沒有到兩倍以上,不適合抗病毒,或者病人不願意,或不耐受抗病毒治療,結合《指南》中提出的在保肝降酶治療半年無效的基礎上采用抗病毒治療的要求。可以使用中藥辯治,邊治療邊評估,必要時再行西藥的抗病毒治療。

  第二方面是保肝降酶退黃治療。保肝降酶治療是中醫藥的優勢之一。它可以減輕肝細胞的炎症,延緩疾病進展。相關研究也已經證實,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加入保肝降酶的藥物,能夠控制炎症的同時,不影響抑制病毒的效果。故而在所有病毒性慢性肝病患者中只要出現肝功能損害,都是可以使用中藥辯治。中藥辯治能很好地起到保肝降酶退黃的作用,中成藥也獨具療效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甘草類制劑、五味子類制劑、以及其他一些中成復方制成的中成藥。在整個肝病的治療過程中,保肝降酶的中醫治療被中西醫專家廣為使用。

  第三方面是抗纖維化。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吃了抗病毒、保肝降酶的藥物後,肝功能會穩定些,但病情還在進展。或是疾病發現時已經是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患者。

  中醫藥抗纖維化作用,得到公認。抗纖維化的中成藥廣為使用,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有效逆轉了肝纖維化。纖維化還可以逆轉,若到了肝硬化,逆轉起來就比較困難了。所以早期干預的介入治療能為病人帶來更好的預後,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這三方面的內容在慢乙肝的治療中,是中醫中藥較為主要的介入點。

  情志

  在治療中,慢性肝炎病人還需要注意調暢情志。

  古代醫家言,“肝主疏洩而藏血,其氣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郁”,肝失調暢,氣機不達,病人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情志失調,包括恐懼、憂慮、孤獨、易怒等等,這些不良情緒反過來會進一步影響肝疏洩和藏血功能,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肝病患者在用藥的同時還需關注他們的情志改變,使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正常人回歸社會,適合現代醫學的模式。

  因此中醫強調情志的調養,肝病患者需要意識到不良情緒可能造成的傷害,教會患者情志疏導,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愉悅的心情,讓肝氣疏洩更通暢,延緩病情進一步惡化,提高生存質量。

  飲食

  除此之外,中醫的飲食調和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飲食是肝炎患者康復的重要保證,最大限度減輕肝髒負擔,以達到保護肝髒的目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以護肝為主,對傷肝動火的食物,需避免食用,肝炎患者的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總的原則是予高蛋白、低脂肪、適量糖類。我們希望病人飲食清淡,忌煎炸油膩,忌發物、忌大熱之物。所謂熱性食物肉類例如羊肉、狗肉;蔬菜有韭菜、蒜薹等;水果包括龍眼、荔枝、芒果等。慎用補品,忌壅滯燥熱,禁酒,忌暴食過飽,忌濫用藥物。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

  針對不同證型的患者飲食也因各有側重:肝膽濕熱的患者飲食忌食肥甘厚膩之物;肝氣郁結患者少食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面食、豆制品等。脾虛濕阻患者忌食生冷,可食健脾食物如淮山藥、藕、蓮心等。肝腎陰虛的患者可食黑木、鴨等滋潤養陰類食物。瘀血阻絡患者不可過食生冷、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肝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養生中強調的“春季養肝”建議食用青色的生發之物,但對於肝病患者,如果過度食用生發過旺的食物,例如韭菜、韭黃等,導致肝氣過旺,會克伐脾土,反而令肝髒功能失調。飲食調養還需結合體質,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食療。

  隨著病情進展,如果病人達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們就會要求病人在以上忌宜的基礎上要軟食,少鹽,少食多餐,以減少肝髒負擔,避免因過多攝入蛋白質而導致肝性腦病,因使用堅硬不消化的食物而導致消化道出血。

  運動

  我們還強調運動調適。如果病情穩定的病人,希望通過一定運動,幫助提高免疫功能,緩解不良情緒,使得疾病得到更好的康復。

  乙肝病人適合那些運動呢?肝功能穩定的病人太極、快走、騎自行車等較為舒緩的運動都可以;病毒抑制、肝髒質地良好的病人,也可以嘗試打羽毛球、打籃球、踢足球等稍為劇烈的運動。

  對於肝功能不正常的病人,治療後肝功恢復的病人,在肝功正常以後的兩個月內,還是要以休息為主;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不可從事劇烈的運動,若病人脾髒大,不小心撞到了自己的脅肋,有發生脾破裂的風險;有些病人有門脈高壓的話,過分劇烈運動可能導致食道靜脈出血,給病人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傷。

  有何中醫外治法可以緩解病情或利於患者康復?

  中醫的外治方法有很多。包括耳穴,針灸,艾灸、中藥足浴,都能對疾病進展過程中症狀的改善和進程的緩解產生很好的作用。

  耳穴可以協同退黃疸,以及改善患者的睡眠和脅痛。黃疸可選肝、膽、耳迷根、耳中;脅痛可選肝、膽、神門、下腳端;不寐可選心、脾、腎、神門、腦;中藥的足浴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睡眠,也有中藥外敷的療法幫助病人退腹水。外治方法和內治聯合使用可以提高臨床療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