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院綜合病區副主任闫宗光告訴記者,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為生命早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bv的年齡越早,耐受性越強,沒有任何不舒適的感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慢性無症狀攜帶狀態,因此,兒童乙肝患者大多數是在查體時或就診其他疾病檢查化驗後確診的。
闫宗光指出,兒童慢性hbv感染者若處於肝病靜止期(即免疫耐受期),可暫不予抗病毒治療,但要定期隨訪觀察。若兒童chb免疫耐受性打破而導致肝髒活動性病變,則需積極地給予抗病毒治療。應當知道,乙肝只有在合適的時候給予抗病毒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建議兒童感染hbv後,每3個月~6個月定期復查血常規、肝功能、b超等,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隨訪觀察。當出現指標變化或有疾病進展的表現時,及時安排進一步檢查或開始規范治療。
在臨床上,我們一直沿用肝功能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檢測作為評估有無肝髒活動性病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以及預後判斷的指標,也就是說alt升高了,且超過正常值的1.5倍,說明肝髒有炎症壞死了,可以開始治療。但事實也不全是這樣,有研究表明,血清alt正常肝髒也會有炎症壞死,即慢性活動性病變甚至嚴重慢性肝病。因此,不宜片面地將alt水平升高作為抗病毒治療必備條件,有條件者建議到肝病專科醫院做肝髒組織學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與病情的輕重不成比例,hbvdna越高並不意味肝病越重,相反,一般在無症狀攜帶狀態時(免疫耐受時),hbvdna反而表現為高病毒載量。因此,兒童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一定要把握好時機,而且任何抗病毒藥物都有應用指征,好的時機治療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把握不好機會就會勞民傷財。
機會的把握一定要由有經驗的專科醫師來確定。目前有研究證明,5歲以下的兒童患者有更多機會獲得hbsag轉陰,故建議此部分兒童可以更積極地進行抗病毒治療,另外,有家族史尤其是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兒抗病毒治療也應更積極。
兒童慢性乙肝患者一旦開始抗病毒治療後,應定期復查相關的項目以觀察患兒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及時調整用藥。即使經治療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後仍需定期復查,以避免病情出現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