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危害 >> 中國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現狀與危害

中國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現狀與危害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酒精消費量在明顯快速增長,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一些地區酒精已成為繼病毒性肝炎後導致肝損傷的第二大病因。

  近年來我國對該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酒精消費量在明顯快速增長,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一些地區酒精已成為繼病毒性肝炎後導致肝損傷的第二大病因。近年來我國對該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流行病學

  早在《金匮要略·黃疸病脈症並治》中記載的酒疸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酒精性肝病。但是我國對嗜酒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主要在改革開放後,1982年中國12個地區調查資料表明,一般人群中嗜酒者為0.21%,1991年北京市16個區縣調查發現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占14.3%,2000年浙江地區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嗜酒者占調查人群的14.8%,2000年西安地區的調查顯示人群中飲酒人數占總數的35.2%。

  可以看出不到20年嗜酒者增長了70倍以上。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飲食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也不斷增加。ALD在人群中已屬多發病和常見病,但目前我國ALD的全國性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缺少。

  白求恩醫科大學的王輝等報道,1991年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的百分比為4.2%,1995年為17.5%,到1996年增至21.3%,且北方患病率高於南方。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237例酒精性肝硬化臨床分析顯示:酒精性肝硬化占肝硬化發病總數的百分比已從1999年的10.8%上升為2003年24.0%。

  2000年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為4.34%,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為0.68%,酒精性肝炎為1.51%,酒精性脂肪肝為0.94%,輕症酒精性肝損傷為1.21%。

  2002年對成都地區體檢者的調查發現687人中脂肪性肝病檢出率為28.7%,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3.6%,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16.2%,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混合型占10.2%。

  2002年至2003年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酒精性脂肪肝、可疑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別為0.79%、1.15%、15.35%。

  2.危險因素

  影響酒精性肝損傷進展的相關因素較多,目前考慮的因素主要有飲酒量、飲酒年限、酒精飲料種類、飲酒方式、性別、種族、遺傳因素、肥胖、肝炎病毒感染等。

  關於酒精所致損傷研究中,雖對促使損傷的飲酒劑量值有差異表述,但對一定地區人群來說,酒精所造成的損傷是有阈值效應的。即達到一定飲酒阈值,就會大大增加肝損風險,當然在一個區域中個體還存在著差異。

  我們對長期嗜酒人群作了一個7年的隨訪調查研究,發現日酒精攝入量≥40g、飲酒年限≥10年和肥胖與酒精性肝損緊密相關,相對危險度(RR)(95%CI)分別是2.014(1.108-3.662),2.085(1.106-3.928)和1.772(1.140-2.754)(所有P<0.05)。

  日酒精攝入量≥40g人群和飲酒年限≥10年人群的酒精性肝損的7年累積發病率分別為39.66%、36.18%。2006年浙江省象山縣海島進行的ALD研究調查中發現無論日酒精攝入量還是飲酒年限,與酒精性肝損的劑量效應關系是不顯著的。我們認為酒精性肝損存在的是酒精阈值效應而不是劑量效應關系。

  浙江象山縣海島居民的研究中發現飲酒年限也是ALD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西安ALD研究發現飲用高度烈性酒比其他酒引起肝損傷的風險更大。空腹飲酒較伴有進餐的飲酒方式造成的肝損傷更大。

  西安研究中發現87.9%的飲酒者是伴有進餐飲酒,空腹飲酒者造成肝損傷風險較進餐飲酒大得多。性別與酒精性肝病的關系被進一步研究。女性對ALD的易感性較男性敏感,可能與女性胃粘膜ADH活性較低,飲酒後內毒素水平高及雌激素上調內毒素受體CD14和炎症因子NF-κB與TNF-α的表達有關。

中國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現狀與危害

  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男性酒精性肝病患病率為6.36%,女性為0.36%;前者是後者的17.67倍;而男性嗜酒人群現患率為21.77%,女性嗜酒人群現患率為1.26%,前者是後者的17.3倍。

  資料提示我國酒精性肝病患者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造成此現象主要是男性嗜酒人數遠遠多於女性,可能與文化背景相關,而女性則比男性易患酒精性肝病。種族、遺傳以及個體差異也是ALD的重要危險因素。

  2005年新疆少數民族ALD研究中發現,不同民族間酒精性脂肪肝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遺傳性因素是家族甚至人群中促進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中國台灣、北京和浙江等地的學者發現當地漢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ADH2、ADH3和ALDH2等的等位基因頻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於西方國家,可能是中國嗜酒人群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的原因之一。

  用基因芯片技術檢測酒精性肝病的乙醇代謝相關酶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發現ADH2、ADH3和ALDH2基因型的單獨以及共存可能對酒精性肝病患病率有一些影響,ALDH2基因型在酒精性肝病的發病中起了關鍵作用,ALDH2*1/*1基因型是酒精性肝病患病的危險因子,ALDH2*2/*2基因型是酒精性肝病發病的保護因子。細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p4502E1,CYP2E1)也是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基因,目前已被廣泛研究。

  李昌平等、張順財等分別觀察了CYP2E1基因型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的表達,發現CYP2E1的限制性酶切位點多態性與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相關。肥胖或體重超重可增加ALD進展的風險。浙江象山縣海島居民的研究發現合並肥胖的飲酒人群明顯比非肥胖飲酒人群發生酒精性肝病的風險明顯增大。

  然而,肥胖和酒精的肝毒性是疊加效果還是協同效果目前不清晰肝炎病毒與酒精對肝髒損害起協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礎上飲酒,或在ALD基礎上並發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病的發生和發展。

  我國是病毒性肝炎多發國家,ALD合並肝炎病毒感染的情況很常見,特別是我國以HBV感染為主,在肝病防治方面是個大問題。范建高等報道ALD患者的血清HBsAg和抗HCV陽性率均高於未發生肝損傷的嗜酒者,提示HBV、HCV感染增加嗜酒者肝髒損傷的概率。

  浙江省ALD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酒精性肝病患者中有8.83%合並乙肝病毒感染,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達13.7%,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82%,提示酒精性肝損害可增加對肝炎病毒的易感性。

  3.展望

  由於目前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尚不全面和深入,對我國酒精性肝病的概況認識還不是十分透徹,還需進行全國范圍內的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最好有肝活檢方面的研究數據。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更多系統生物學研究手段如生物芯片技術、生物信息學技術等的產生,以及肝髒蛋白質組研究計劃的興起,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必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