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常見誤區 >> 乙肝藥物治療問題誤區

乙肝藥物治療問題誤區

  保肝降酶藥物

<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http://www.jianke.com/nrgbpd/ganbingzhonglei/yigan/' _fcksavedurl='http://www.jianke.com/nrgbpd/ganbingzhonglei/yigan/' target='_blank'>乙肝</a>藥物治療問題誤區

  保肝降酶作為輔助藥物,品種和數量眾多,根據功能來看,分為以下幾類:

  護肝藥物有肌苷、益肝靈(水飛薊素)、VitB、VitC等;緩解炎症藥物有復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強力新(強力寧)等;降酶藥物有聯苯雙酯、五味子、垂盆草等;退黃藥物有門冬氨酸鉀鎂、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中草藥有山豆根(肝炎靈)、苦參素等;抗纖維化藥物有干擾素、秋水仙鹼等。

  在國內,源於中藥的多種降酶藥物,保肝降酶是我國醫生尤其是中醫的特長。一般來說,血清轉氨酶降低即是肝髒炎症的緩解。然而,在臨床上,有時血清轉氨酶水平高低並不能評價肝內炎症活動程度的輕重,有時應用降酶藥物使ALT復常,但肝組織炎症壞死仍很明顯,從而失去了判斷病情的尺度,所以應該慎重,在符合抗病毒條件時,還是應該考慮抗病毒治療。

  應該注意的是,“保肝”治療在急性肝炎、不適合抗病毒藥物的慢性乙肝和不同基礎疾病的肝功能衰竭病人,常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對於慢性乙肝病人,肝髒炎症緩解後常常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因此“護肝”治療只是階段性的處理,而關鍵在於清除病毒。而且保肝藥物多數機理並不明確,可以說,理論上存在保肝的藥物,實際中並不一定能保肝,市場琳琅滿目的保肝藥品,多數只能算作安慰劑。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