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肝病預防 >> 肝性腦病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肝性腦病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肝性腦病其臨床表現因肝病的類型、肝細胞損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緩以及誘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於導致肝性腦病的基礎疾病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比較復雜、多變,早期症狀的變異性是本病的特點。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現:即反映為神經精神症狀及體征。既有原發肝髒基礎疾病的表現,又有其特有的臨床表現,一般表現為性格、行為、智能改變和意識障礙。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下面的幾個特點:

  1、肝性腦病起病:可急可緩。急性肝性腦病起病急驟,前驅期極為短暫,可迅速進入昏迷,多在黃疸出現後發生昏迷,也有在黃疸出現前出現意識障礙而被誤診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腦病起病隱匿或漸起,起初常不易發現,易誤診和漏診。

  2、肝性腦病性格改變:常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是原屬外向型性格者表現為抑郁,而原屬內向型性格者表現為欣快多語。

  3、肝性腦病行為改變:最初可能僅限於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如亂寫亂畫,亂灑水,亂吐痰,亂扔紙屑、煙頭,亂摸亂尋,隨地便溺,房間內的桌椅隨意亂拖亂放等毫無意義的動作。

  4、肝性腦病睡眠習慣改變:常表現為睡眠倒錯,也有人稱為近迫性昏迷(impendingcoma),此現象有人發現與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時相紊亂有關,提示病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處於紊亂狀態,常預示肝性腦病即將來臨。

  5、肝臭的出現:是由於肝功能衰竭,機體內含硫氨基酸代謝中間產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經肺呼出或經皮膚散發出的一種特征性氣味。此氣味有學者稱爛蘋果味、大蒜味、魚腥味等。

  肝性腦病的防治

  1、預防和治療氨中毒:(a)減少氨由腸道吸收:限制蛋白質攝入量(〈0.5克/公斤〉;口服腸道不易吸收的廣譜抗生素(如新霉素每日2克或(及)滅滴靈0.2克每日4次;口服乳果糖15~20克一日3次,或食醋30ml+溫水100ml保留灌腸;禁用含氨藥物。(b)降低血氨:谷氨酸鹽(鈉,鉀等)及乙酰谷酰胺等藥物靜脈滴注;精氨酸或天門冬氨酸鉀鎂靜脈滴注。(c)給予脲酶拮抗劑(如乙酰氧肟酸等)以減少尿素分解產氨。

  2、糾正氨基酸比例失衡:提高血中支鏈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的比例,可競爭性地減少芳香族氨基酸通過血腦屏障,從而減少神經抑制介質5-羟色胺的形成,有利於防治肝性昏迷。可予復方支鏈氨基酸制劑500ml/日靜脈滴注。

  3、抗假神經傳導介質:左旋多巴進入腦組織,經多巴脫羧酶的作用轉變為多巴胺後,與假性神經傳導介質C羟苯乙醇胺、苯乙醇氨等)相拮抗競爭,可促使患者蘇醒。用法:左旋多巴每次100~150mg加於10%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每日2~3次;或每日2~4克,分4次口服。用本藥過程中,禁用Vit·B6和氯丙嗪。

  肝性腦病並發症的防治

  1、腦水腫的防治:如出現顱內壓增高的征象,應及時靜脈給予高滲脫水劑(如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及利尿劑。並可給東莨菪鹼或山莨菪鹼以改善微循環。使用脫水劑時應注意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以及防止心髒功能不全。

  2、防治出血:給予Vit·k1肌注或靜脈滴注、凝血酶原復合物或新鮮血漿滴注等。如有胃腸道大出血,可給予新鮮全血靜脈滴注,胃粘膜糜爛或潰瘍引起滲血者可予三七粉或雲南白藥口服。

  3、防治肝腎綜合征:注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大量放腹水,過度利尿,消化道大出血導致引起的血容量逐降,低鉀血症,重度黃疸、繼發感染、播散性血管內凝血以及腎毒性藥物的使用等。當出現少尿時,可靜脈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漿等以擴充容量,並可給予小劑量多巴胺靜脈滴注以增進腎血流量。有條件者早期采用透析療法。

  4、防治腹水:靜脈滴注白蛋白、新鮮血漿等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劑時注意並用具排鉀(如氫氯噻嗪)和潴鉀(如安體舒通、氨苯蝶啶)作用者,以避免引起電解質失調。

  5、防治繼發性感染:精心護理,診療操作盡可能做到無菌;在病程中注意觀察有無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征象;在使用皮質激素的患者,感染的臨床表現常不明顯,尤應提高警惕。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感染藥予以控制,且注意藥物須對肝、腎無毒性或影響較小。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