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營養和生活起居的安排是病毒性肝炎基礎治療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適宜的飲食是正常生命機能的基本保證,而飲食失宜與肝病關系至為密切。
肝炎病人的飲食,一般強調要三高一低,即要高糖、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肪,這是從保護肝髒細胞和促進其修復來考慮的。蛋白質是肝細胞修復和再生的材料,糖可以提供能量,維生素可促進細胞的正常物質代謝的進行,低脂肪可以減少脂肪低謝對肝髒帶來的負擔。但是糖並非越多越好。如過多食用糖,加之肝炎病人需要休息,這樣大量的糖在體內蓄積,轉化為脂肪,而極易導致脂肪肝。 飲食不宜過飽,切忌暴飲暴食肝髒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肝病後肝細胞新陳代謝和修復時需要有營養和高質量的食物提供熱能,但營養一定要適量平衡,飲食過量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必然加重胃、腸、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組織的負擔,同時也加重大腦控制胃腸神經系統和食欲中樞的生理負荷。研究表明:經常飽餐,尤其晚餐過飽,且貪愛甜食、過鹹食品者,因攝人總熱量遠遠超過機體所需,不僅肝髒負擔過重,還造成脂肪過剩、血脂升高、心腦血管硬化。常期飽餐加上習慣性便秘的肝病患者,更易誘發早期肝硬化。因為過剩的食物變成糞便後,在腸道中滯留時間延常,有害物質產生較多又未及時排洩而累積,被大腸重吸收後,常期超過肝髒的解毒能力,促使肝髒從量變到質變進而硬變。過剩的毒物還可透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當肝功能不良時,便成為促發肝性昏迷、肝腦綜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