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別名牛至、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
茵陳的藥理作用
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擴冠等作用,當然這只是西醫學提取茵陳成分做出來的研究,臨床應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陳素毒性為中樞抑制,表現為思睡,流涎等。茵陳用量過大可引起頭暈,惡心,腹瀉,上腹部不適,急性肝膽損傷,亦有心律不齊的報導,但是治療劑量的茵陳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傷作用。
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髒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並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除蛔蟲及抑制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與細菌的作用。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痨,四月青蒿當柴燒。
茵陳是春天的常見野菜,性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可清熱、利濕、退黃,一直被中醫臨床視為醫治黃疸的要藥。入中藥是清肝利膽的首選。
茵陳秉承了初春的“少陽升發之氣”,所以有疏肝解郁、清熱利濕的作用。
肝火的症狀
肝火、肝膽濕熱的一般表現:眼睛易發紅、或干澀、失眠、頭暈頭痛、口苦口干、眼屎多,兩肋脹脹的、容易發脾氣。
肝郁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氣兒不順,長期的精神不舒暢,又發洩不出來,就會得肝郁。愛歎氣、胸悶、嗳氣。長期肝郁還會引起乳房結塊。
這種草藥農歷三月剛剛從地裡長出來時,其鮮嫩的葉片和細莖才能入藥,這時稱為“茵陳”。
到了四月莖粗葉壯後就叫“白蒿”了,也就失去了藥用價值。到了五月六月以後,長成了近一米的植株,砍倒晾干就是燒火的柴禾了。
茵陳食用方法參考
1茵陳煮雞蛋:
茵陳加水煮雞蛋。吃了清熱利濕,解毒療瘡。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2茵陳茶:
茵陳加水煎湯,去渣取汁。
3茵陳粥:
先將茵陳洗淨,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干淨的粳米,再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適量白糖調味。茵陳是蒿子春天長出的嫩芽,藥食皆宜。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屬濕熱者,症見面目一身俱黃,色澤鮮明,發熱口渴,惡心嘔吐,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小便短黃;茵陳有綿茵陳,土茵陳之分,利膽退黃以綿茵陳為好。
4茵陳車前飲:
取茵陳、車前草(或車前子,用紗布包煎)加水1000毫升浸10分鐘,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鐘,煮取800毫升。茵陳能清熱利濕、退黃疸;車前草能利尿止瀉,兩藥常相伍增強療效。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清熱利尿,滲濕止瀉。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5茵陳姜糖茶:
將鮮茵陳50克(干品15克)、紅糖、干姜(切片)、生姜(切片)加水適量,煎取汁。本藥茶功能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故可用於輔助治療急黃疸型肝炎。
6青蒿茵蘆茶:
將青蒿、菌陳、蘆根加水煎湯,去渣取汁。清熱,利膽,退黃。適用於急性黃疸型傳染肝炎。青蒿:青蒿忌與當歸、地黃同用。蘆根:蘆根忌巴豆。
7消黃茶:
將車前草、半邊蓮、茵陳洗淨,水煎,二滾即放入紅糖,再煎2分鐘。清熱。利濕,退黃。
8茵陳公英湯:
取茵陳、蒲公英加水500毫升,煎取400毫升,加白糖30克。清熱解毒,利膽退黃。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發熱患者。
9消炎利膽茶:
將玉米須、蒲公英、茵陳加水1000毫升,煎後去渣,加白糖適量。利尿利膽,清熱消炎,健胃利膽。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10茵陳紅棗湯:
茵陳、紅棗共煎。食棗,飲湯。這是治療肝炎的偏方。
11茵陳拌豆腐:
茵陳過水,加豆腐丁,加清油,調味料拌均。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12茵陳麥飯:
茵陳淘水,晾到八成干,拌上面,加調味料直到拌散為止。上鍋蒸五分鐘,油燒熱,茵陳加蒜沫,蔥沫,熱油潑在茵陳上,拌均。
一個祛黃氣的藥浴方:
茵陳、艾葉、側伯葉、菖蒲等煮水兩次,將藥液合在一起來泡浴或泡腳。
功效:
舒肝解郁、有效祛除體內肝膽濕氣,緩解因為濕阻而泛黃的臉色,對小孩的濕疹、黃疸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