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男性與女性對於慢性肝炎回應方式的根本差異,有助於在基因水平上解釋為何男性更容易罹患肝癌。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基因水平上研究非繁殖性器官癌症中的男女性別差異。
MIT研究團隊通過對老鼠的研究發現,雄鼠也有較高的罹患肝癌比率。無論人類還是老鼠,健康的雄性與雌性都能對劇毒以及其他壓力做出反應。但雄性肝髒卻缺乏對付由某些傳染介質引發的慢性炎症的能力。
當雄性老鼠發展出慢性肝炎時,一些雄性肝髒基因上調而另外一些則關閉。同時,某些雌性基因會再次激活。結果出現一種稱為“肝性別失調”的基因表達譜。當研究人員繪制出性別特異性基因的圖譜時,他們發現該圖譜與炎症路徑密切相關。在患有慢性肝炎的雄性中,某些性別特異性基因會表達過度,而其他一些則表達不足,肝髒無法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這時相當多的動物開始出現癌症。
研究人員提出,成年雌性不容易受到“肝性別失調”的影響,她沒有必要靠激活指令來維持雄性基因表達圖譜。因為雌性肝髒遵循默認的發展路徑,需要更大的擾動才能啟動致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