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肝切除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顯著提高——手術死亡率低於3%,手術並發症低於5%。讓肝切除術更加安全、患者更快恢復並取得更好預後,是肝移植時代肝切除術的目
胎蛋白(AFP)升高,對原發性肝癌(主要是肝細胞癌)有重要診斷價值,其特異性僅次於肝穿刺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已得到醫界共識。但臨床中我們發現有些非肝癌疾病(或情況)亦可有
據解放軍302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馮永毅醫生介紹,目前我國肝癌的治療有很大進展,使肝癌由過去的“不治之症”轉變為“部分可治”,5年生存率也由2.6%提高到20.6%。肝癌
肝癌有“癌中之癌”、“癌中之王”之稱,北京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邢寶才教授介紹,肝炎後的肝硬化是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群,目前我國肝癌高危人群已經超過1個億。 早期
肝衰竭是各種肝髒疾病患者的最終結局。臨床上,肝衰竭有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病毒性肝炎可從無症狀感染發展至暴發性肝衰竭,也可發展成為慢性肝硬化和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攜帶
肝癌是怎樣形成? 肝癌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黃曲霉素、飲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遺傳因素、嗜酒等因素有關。慢性肝炎—肝
病例1山東患者羅先生,發現乙型肝炎12年。2006年8月,體檢發現甲胎蛋白(AFP)升高,為正常值的5倍,在當地醫院行超聲和增強 CT檢查,沒有發現肝髒腫瘤。1個月後,
肝癌常與胰腺癌一起被並稱為“癌中之王”,可見其惡性程度之高。由於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因此往往在發現時已屬中晚期。肝癌包括常見的肝細胞癌和少見的膽管細胞癌,它們對放化療均
“乙肝患者仍應重視該疾病,定期上醫院檢查,以防止病變。”昨天在滬閉幕的“全國肝髒外科學術會議”上,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發出了如此呼吁。
黃志強院士一生執著於肝膽外科,在旁人眼裡這個不善言談的老人每每提及專業,總會讓大家耳目一新。至今他依然每天從早七點工 作到晚七點,在肝膽外科似乎有無盡的疑問需要探索。那
第一期臨床試驗顯示,將藥物JX-594注入到腫瘤中後,病人的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存活時間也更長了,而這些病人之前對傳統的治療方法都沒有反應。 JX-594是
印跡基因”對肝癌形成有重要作用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黃健博士和張新博士在韓澤廣研究員的指導下,新近發現人類“印跡基因”DLK1對肝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大米有其原有的正常顏色,若出現了淡黃色,我們稱它為黃變米。大米變黃是因為大米在儲存過程中由於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產生熱,致使霉菌繁殖,出現霉變現象並呈現出黃色。
最新臨床統計發現,肝癌患者中有七成的人,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有關專家認為,亞健康已成為肝癌的高危誘因。 40歲左右的中青年,本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卻承受著繁重的
美國癌症學會11日發表研究報告,“對亞裔美國人所患癌症情況進行最全面的概括”。研究人員對2000年至2002年間加利福尼亞州亞裔癌症患者的病例進行了分類研究,主要包括5
一般人知道吃槟榔和口腔癌有密切關系,但吃槟榔與肝硬化、肝癌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高雄醫學大學肝膽胰內科研究發現,槟榔是造成肝癌及肝硬化發生的獨立性危險因子。 據
由於肝癌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快,治療難度大,生存期短,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癌中之王”。肝癌的預後,關鍵取決於能否早發現與積極治療。由於肝癌起病隱匿,早期多無明
針灸療法對於治療肝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具有一定的幫助。該療法從整體出發,有攻癌,有扶正,症狀改善顯著,毒副反應小,療效雖緩慢但較持久。 中醫“體營養觀”治療肝
85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是我國肝膽外科奠基人,曾12次擔任“國際肝炎肝癌會議”等重要學術會議的主席或共同主席,並
吳孟超院士從醫已整整50周年,在肝膽外科奮斗了近半個世紀後,對於肝癌的治療、研究該往哪些方向努力,在吳老的心中逐漸理清了思路,近日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