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有些中藥易傷肝;但是同樣地,如果和一些西藥同服,可能會加劇對肝的損害。
中西藥同服,風險更大
很多人會同時服用中藥和西藥。但中藥成分復雜,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不僅影響藥效,還可能出現其他問題。譬如服用中藥麻黃時,忌與氨茶鹼同服,否則二者藥效不僅減低,且能使毒性增加1~3倍,引起惡心、嘔吐、心動過速、頭痛、頭暈、震顫等。就醫時應將服用的所有中藥與西藥列出,讓醫生充分了解用藥情況。若因病情確實需同用時,應咨詢醫生確定具體間隔時間。一般建議,兩種藥物間隔30~60分鐘,或一個飯前、另一個飯後服。
此外,有些中成藥會含有西藥成分,一旦和含有相同成分的西藥同服,可能造成過量,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比如治療感冒的維C銀翹片;用於高血壓的珍菊降壓片,用於糖尿病的消渴丸等。以維C銀翹片為例,它除含金銀花、連翹等中藥外,還有退熱功效的對乙酰氨基酚等西藥成分。而對乙酰氨基酚成人用量一天不能超過4克,過量易出現肝毒性,損傷肝髒。
四招減少傷肝
第一,從正規渠道購買。生產和加工不當,如炮制不充分,或農藥、重金屬殘留等,也可能增大肝損害風險。大家應從正規渠道購買中藥,不要在路面購買所謂“百年何首烏”與“道地老山參”等自行服用。
第二,了解成分與風險。對於中成藥而言,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充分了解中西藥復方制劑及其組分的用藥風險。若不能分清哪些是西藥成分,可咨詢藥師。
第三,不要當成保健品長期用。盲目聽信廣告,自行長期服中藥和不合格的中藥保健品,十分危險。如果需要用中藥,在病因不明確時,應咨詢醫生。
第四,定期檢測肝功。對於長期用藥的患者,特別是服用易致肝損傷的藥物時,最好定期隨診,監測肝功能。一般來說,用藥後5~90天內最容易出現肝損傷,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出現乏力、食欲下降、惡心、厭油、尿色深黃等症狀時,應該盡早到醫院就診。另外,患者本身有肝髒疾病,肝功能差,應盡量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若必須使用,要嚴格遵醫囑。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