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6國際肝病會議上(ILC 2016)的公布的一項研究,相比於使用基於核苷(酸)類似物的治療,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的丁型肝炎患者,較少出現不良臨床轉歸(如,失代償或肝細胞癌)。
“目前丁型肝炎治療仍推薦使用基於干擾素的治療方案。針對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無應答或存在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禁忌症的患者而言,迫切需要研發替代治療方案。”德國漢諾威醫學院研究員Anika Wranke在其報告中說到。
研究人員篩選了所有1987年至2012年間在漢諾威醫學院就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加丁型肝炎抗體或HDV RNA陽性患者(n = 386)。研究的目的在於確定不同治療方案用於丁型肝炎患者的長期結局。研究所入的患者分別接受基於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α)的治療,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抑制劑治療(核苷酸類藥物)或不接受任何治療。
研究最終納入了136例患者,最少隨訪6個月。研究隊列的平均年齡為38歲,男性占67%。這些患者中,52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45例患者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39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療。
總體來看,55例患者達到了臨床終點:肝移植(n = 26),失代償 (n = 54),肝細胞癌 (n = 10) 或死亡 (n = 7)。
卡方分析表明,相比於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患者(n = 29) 或未經治療的患者 (n = 17),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的患者很少發生不良臨床終點(n = 9;P值均 <.01)。
114 例患者的HDV RNA 數據可用。針對該數據的卡方分析表明,相比於未接受治療的患者(6/28)或使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患者(8/42),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與HDV RNA快速降低相關(18/43; P = .02)。43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的患者中,18例患者獲得了持續性的HDV RNA抑制。
多變量分析表明,白蛋白、血小板計數和HBeAg 陽性,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治療與有利的臨床結局呈獨立相關 (P =.03)。
Wranke 總結稱,“相比於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或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接受基於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的患者較少發生不良臨床終點。我們還需要進行前瞻性的研究以確定聚乙二醇干擾素α用於HDV感染患者的HDV RNA應答的潛在臨床獲益。”
肝炎的分類
1.根據病因
可以分為病毒性、細菌性(如阿米巴)藥物性、酒精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非酒精性脂肪性等。
2.根據病程長短
可以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
3.根據有無出現黃疸
急性肝炎可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4.根據病情輕重程度
慢性肝炎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等。
臨床表現
1.症狀
不同病因的肝炎臨床表現各異,常見症狀包括:食欲減退、腹脹、厭油膩食物、
惡心、嘔吐、易疲倦。
2.體征
部分患者鞏膜或皮膚黃染,發熱,肝區隱痛、肝大、觸痛,部分患者出現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見腹水、少尿、出血傾向和意識障礙、昏迷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肝功能檢查。
(2)血清學檢查(檢測病毒特異性標志物,有助於病毒性肝炎分型)。
(3)其他相關檢查(血常規、腎功能、蛋白、脂肪及糖代謝、血清免疫學檢查等)。
2.影像學檢查
包括腹部超聲、CT、磁共振檢查等
3.肝穿刺病理檢查
對各型肝炎的診斷有很大價值,通過肝組織電鏡、免疫組化檢測以及以KnodellHAI計分系統觀察,對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動度以及纖維化程度等均可得到正確數據,有利於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
治療
根據病因、病程以及肝炎的輕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原則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