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肝膿腫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肝髒形成的肝內化膿性感染病灶。臨床上主要以寒戰、高熱、肝區疼痛、肝大和局部壓痛為主要表現。全身性細菌感染,特別是腹腔內感染時,細菌可侵入肝髒,如病人抵抗力弱,就可能發生肝膿腫。本病多見於男性,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2:1。近年來本病的性別差異已不明顯,這與女性膽道疾病的發病率較高有關,而膽源性肝膿腫在化膿性肝膿腫中比例最高。
肝髒由於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的雙重血液供應,並通過膽道豐富的血供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強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殺滅入侵的細菌並阻止其生長,因而細菌性肝膿腫發生率並不高。當人體抵抗力弱時,入侵的化膿性細菌可能會引起肝髒感染而形成膿腫。引起細菌性肝膿腫最常見的致病菌在成人為大腸埃希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在兒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而Friedlnder肺炎桿菌等則次之。 病原菌進入肝髒,可經由下列途徑:1、膽道系統;2、門靜脈系統;3、淋巴系統;4、血液感染;5、直接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