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乙肝可治更可防!

乙肝可治更可防!

  很多人對“乙肝”並不陌生,“乙肝”這個詞經常可以在報紙、雜志、電台以及朋友的談論中被提到。在我國由於“乙肝”是一種如此常見的疾病,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提到“乙肝”往往大多會給人帶來神秘和恐懼感。盡管如此,真正了解這兩個字所包含的意義的人並不多。其實從醫學上講,一方面,通常提到的“乙肝” 中的絕大多數,並不是病人而僅僅是攜帶者,因此他們只是潛在的“乙肝”患者,另一方面,其余的少數“乙肝”並非某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指與乙型肝炎病毒相關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相關的原發性肝癌。這些疾病輕重不一,傳染性也不盡相同,但是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防可治。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人類肝髒細胞的病毒,其存在歷史據估計已有上百萬年,因此可以說自打人類出現它就與人一直打交道,但是直到近代人們才開始逐漸認識它的真面目,隨著科學的發展,目前對於乙肝病毒本身及它所引發的疾病認識已經很深入,包括它的傳染性及致病性等等。

  在我國據推算乙肝病毒的人群感染率約為75%~90%,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和乙肝病毒打過交道,那麼是不是所有感染過的人都會患上“乙肝”呢?回答是否定的。由於機體的免疫機制,大部分感染過乙肝病毒的人可以清除它並且產生具有保護性的抗體,只有約10%的人會攜帶這種病毒,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在這部分人中,可以稱為通常意義上的“乙肝”患者也占少數,大多數人可以終生攜帶而不發病。

  乙肝可治

  實事求是地說,“乙肝”如果沒得到合適地治療,確實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甚至於經濟方面產生嚴重影響,“乙肝”患者因此可能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真正科學地了解這個問題,往往會發現這些包袱很多是根本不必要的。

  很多人根據“乙肝”可能的疾病進程將其總結為“乙肝三部曲”,即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這話有一定道理,不過也不全對。因為在醫學不發達的以前,對乙肝的發病機理不甚了解,也沒能找到好辦法對付,所以很多“乙肝”患者是按照這個進程進行的。幸運的是,後來人們找到了可能阻斷這個進程的辦法,“乙肝”已不再是完全不可以治療的疾病了。隨著醫學的發展和對乙肝病毒認識的加深,人們發現了抗病毒是治療“乙肝”的關鍵,雖然抗病毒治療還不能達到完全清除病毒的效果,但臨床實踐中運用合理的抗病毒治療,加上其他一些包括保肝在內的輔助治療,對於阻斷“乙肝三部曲”進程,改善病情預後和生活質量,業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乙肝可防

  中國是個“乙肝”大國,有一個龐大的“乙肝”群體,如果包括乙肝病毒攜帶者,這一群體約有1.2億之眾,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不論我們是否了解,在我們身邊,每十人中就有一個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加上他們的親人,至少有四億人同這種疾病息息相關。

  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但是由於相關科學知識的普及不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對於乙肝病毒攜帶者歧視的事件愈演愈烈,他們不得不面對因攜帶病毒而帶來的各種恐懼與擔憂,如:對被取消受教育權、勞動權的恐懼,對日常受歧視的擔憂與恐懼,對虛假醫療、醫藥廣告引起的不健康醫療環境的擔憂,對婚戀、生育的擔憂,對疾病本身的擔憂等等。這對於他們是極為不公正的,這種不公正的真正原因,我們認為便是來自於對“乙肝”傳染性缺乏科學認識。

  中華醫學會於2005年底制訂與發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這是一個指導防治的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的指南。指南明確指出,乙肝病毒主要經血及血制品、母嬰、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及性接觸傳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捨、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經吸血昆蟲(蚊、臭蟲等)傳播未被證實。

  解讀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發現乙肝病毒的傳播並不像想象那麼容易,而且在三種傳播途徑(血液、母嬰及性傳播)中,母嬰傳播目前是獲得“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也就是說阻斷母嬰傳播即可以阻斷大部分乙肝病毒傳播,就目前醫療技術水平而言,即便是對於攜帶有乙肝病毒的孕婦,正規的母嬰阻斷措施其成功率可以達到95%以上。對於未感染過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來說,其被感染的危險性主要來自於血液與性接觸,我們知道日常生活中與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液暴露傳播的機率極小,所以根本不必過於擔心。至於性接觸,只要做到潔身自好,以及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發生性接觸時避免體液接觸(如使用安全套),也無須過分擔心感染危險。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從未感染過乙肝病毒的人,使用乙肝疫苗是業已證明的可靠的保護手段。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