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什麼原因造成?生活中,很多脂肪肝患者朋友都很疑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脂肪肝, 加上脂肪肝危害性大,不可小視。
一、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清酶學檢查
(1)ALT、AST:一般為輕度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則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葉脂肪浸潤明顯,ALT持續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腫。
(2)gamma;-GT、ALP:酒精性脂肪肝時gamma;-GT升高較常見,ALP也可見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gamma;-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應激性肝損傷,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脫氫酶(GDH)、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DCT)。GDH為線粒體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帶富有活性,DCT為尿素合成酶,參與轉甲基反應。脂肪肝時兩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膽鹼酯酶(CHE)、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營養狀態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顯。CHE對鑒別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義。
2.血漿蛋白變化
(1)beta;球蛋白,alpha;1、alpha;2、beta;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時,LDL-C升高,HDL-C顯著降低,Apo B,Apo E,Apo CⅡ和Ⅲ升高。
3.血漿脂類 TG、FA、膽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膽固醇升高顯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洩試驗 BSP、ICG排洩減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時,因為脂肪貯積多在肝腺泡Ⅲ帶,而色素處理也在此部位。肝髒脂肪貯積影響了肝細胞排洩色素的功能。排洩減少的程度與肝髒脂肪浸潤程度有關。
5.膽紅素 嚴重脂肪肝時可有血膽紅素升高,輕中度脂肪肝膽紅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時間(PT)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長。
7.血胰島素水平呈高反應延遲型,糖耐量曲線高峰上升,下降延遲。
8.血尿素氮、尿酸偶見升高。
2、輔助檢查
1.B超檢查 彌漫性脂肪肝的超聲波圖像主要表現為回聲波衰減,按其衰減的程度,脂肪肝可分為3種:
(1)輕度脂肪肝:表現為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2)中度脂肪肝:前場回聲增強,後場回聲衰減,管狀結構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場回聲顯著增強,遠場回聲明顯衰減,管狀結構不清,無法辨認。超聲對重度脂肪肝的靈敏度達95%。
2.CT檢查 脂肪肝CT圖像與實時超聲(US)圖像表現不同。CT診斷的准確性優於B超,主要表現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於脾及肝內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門靜脈內回聲增強,密度降低與脂肪化嚴重程度相一致。動態的CT變化可反映肝內脂肪浸潤的增減。彌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現為肝的密度普遍低於脾髒和肝內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時,肝髒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髒高6~12Hu)。增強後CT掃描,脂肪肝的肝內血管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有時血管可變細、變窄,但無推移、包繞現象,有助於鑒別肝癌與脂肪肝內的灶性非累及區(正常ldquo;肝島rdquo;)。
3.MRI檢查 一般認為其價值較US和CT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現為全肝、一葉或灶性脂肪浸潤,自旋回波(SE)序列和反轉恢復(IR)脈動序列的T1加權信號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權像信號可稍高,但只顯示脂肪的質子像;脂肪浸潤區為高信號,肝內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測定肝組織脂肪含量。
4.肝活檢 是確診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對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導下抽吸肝組織活檢遠較過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確、安全。活檢的意義在於確定肝內是否存在脂肪浸潤,有無纖維化。
(1)局灶性脂肪肝或彌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難以與惡性腫瘤區別,需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肝活檢。
(2)探明某些少見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累積病、Wilson病等。
(3)無症狀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檢是惟一的確診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釋的臨床或生化異常表現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慮皮質類固醇治療前需肝活檢排除活動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少原有體重的10%後,肝功能酶學仍持續異常者,需肝活檢尋找其他原因。
(6)懷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檢明確診斷並了解其病因者。
(7)評估某些血清學指標以及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脂肪肝、纖維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組織學改變作為金標准,並用以客觀評價某一治療方案對脂肪肝纖維化治療的確切效果。
(8)任何懷疑不是單純性肝細胞脂肪變或懷疑多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者,需通過肝活檢明確其具體病因或以何種病因為主。
二、鑒別
應與其他常見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代謝性肝病、肝硬化等相鑒別。對局灶性脂肪肝,需與原發或繼發性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變鑒別。
1、重度脂肪肝
重症脂肪肝是指臨床症狀凶惡,預後不良的脂肪肝。嚴格來說,它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種病理過程。主要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腦病脂肪肝綜合征。它與一般脂肪肝在臨床症狀、體征、疾病預後方面具有明顯不同。
(一)妊娠急性脂肪肝
本病又稱為產科急性黃色肝萎縮。是妊娠的嚴重並發症,臨床較為少見,預後惡劣。本病多發生於妊娠末三個月(30-40周)發病。據認為,妊娠期大量口服與滴入四環素,有可能誘發本病。
主要臨床症狀:驟發的持續性惡心,嘔吐,甚至嘔血,伴有上腹疼痛,一周出現黃疸,常無瘙癢,以後黃疸迅速加深,繼之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或昏迷;血清膽紅素輕至中度升高,如合並DIC,則嘔吐咖啡色液或鮮血。以及尿血,便血,紫癜,齒龈及注射部位出血,同時,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減少,FDP值上升及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半數病人少尿,代謝性酸中毒等早期腎功能衰竭的表現。
(二)腦病脂肪肝綜合征(Reye綜合征)
本病主要發生於小兒和青少年。發病前常有某種病毒感染,感冒樣前驅症狀和水痘,感染症狀改善2-3天後,突然出現頻繁嘔吐,伴劇烈頭痛,數小時內進入谵妄,痙攣,木僵和去大腦皮質狀態,最後進入昏迷。常伴有發熱,低血糖,肝功能異常等表現。本病起病凶險,病死率高。
二、肝癌、肝血管瘤、肝膿腫、肝囊腫
局限性脂肪肝改變需與它們相鑒別。肝癌,尤其是小細胞肝癌和甲胎蛋白陰性的肝癌,很難與局限性脂肪肝鑒別。通常情況下小細胞肝癌多呈衰減,常有包膜影和門靜脈侵犯。轉移性肝癌多為超聲增強,常見多結節,無門脈系統侵犯,CT顯示肝癌多呈邊界較清楚的密度減低區,加注造影劑後掃描組織對比增強。選擇性肝動脈造影能較好地顯示腫瘤血管或血管瘤。肝動脈造影雖然在鑒別肝血管瘤和肝癌時存在困難,但對於排除肝膿腫、肝囊腫等仍有一定價值。B超引導下肝穿刺活檢是確診各種肝內占位性病變的有效方法。
2、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患者肝內脂肪變性呈彌漫性分布,常需與病毒性肝炎等鑒別。病毒性肝炎患者除具有乏力、納差、發熱、惡心、嘔吐、黃疸、尿黃等表現外,流行病學、病原學檢查有助於確診。
通過上面的脂肪肝做出的相關介紹,大家對脂肪肝有更深入的了解了,如果發現有脂肪肝的症狀一定要盡快到外科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