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一詞源自病理學,系指肝髒彌漫性脂肪浸潤,根據是否伴有炎症、壞死和纖維化,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則是臨床概念,可根據有無過量飲酒史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後者主要與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關。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 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很多,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 重者病情凶猛主要表現為肝髒受損的表現。脂肪性肝炎系指繼發於大泡性肝細胞脂肪變的肝炎,根據病因可將脂肪性肝炎分為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兩大類。兩者的肝組織學改變基本相似,均表現為在肝脂肪變性的基礎上,出現肝細胞氣球樣變、小葉內中性粒細胞為主的混合性炎症細胞浸潤。部分脂肪性肝炎尚伴有馬洛裡(Mallory)小體和細胞周圍纖維化及中央靜脈周圍纖維化。在酗酒者中,脂肪肝是很常見的,而酒精性肝炎只在部分嚴重嗜酒者中發生,在歐美人中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的發病率遠較東方人高。酒精性肝炎患者肝髒形態學改變主要有:①病變主體為小葉中央區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明顯腫脹、氣球樣變;②不同程度及性質的肝細胞壞死;③炎症細胞灶性浸潤,通常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匯管區炎症程度往往輕於小葉內炎症;④馬洛裡小體;⑤ 程度不一的肝細胞脂肪變;⑥細胞周圍纖維化形成網格狀結構。酗酒者肝纖維化時其肝細胞脂肪性變可不明顯,此即酒精性肝纖維化,否則稱酒精性脂肪肝合並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纖維化在我國及日本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較多見。酒精性肝炎的炎症、壞死、馬洛裡小體及纖維化累及小葉中央靜脈時,可致硬化性透明壞死,這是酒精性肝炎無肝硬化而有門脈高壓的原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組織學改變類似酒精性肝炎,但其中重度肝細胞脂肪變和糖原核的檢出率相對較高,並且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需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礎上才能發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 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因此,社區指導對脂肪肝的康復有一定的意義。
[1]'>下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