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發區之一,乙肝病毒攜帶者高達10%~15%,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大約1.2億,每年新發現患者23.10萬,有150萬至200萬孕產婦為乙肝攜帶者,孕婦乙肝表面抗原的陽性率在3.6%。
母嬰垂直傳播是乙型肝炎重要傳播途徑之一。如果一旦傳染給孩子,他們中85%~90%會發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25%在成年後會轉化成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疫苗是用於預防乙肝的特殊藥物。疫苗接種後,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這種抗體存在於人的體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現,抗體會立即發揮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並不會傷害肝髒,從而使人體具有了預防乙肝的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用於阻斷母嬰傳播和新生兒預防及各類人群的預防。乙肝疫苗分為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組(轉基因)乙肝疫苗兩種,目前我國多采用基因重組(轉基因)乙肝疫苗。基因重組乙肝疫苗是利用轉基因技術,構建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組質粒,沒有毒性和傳染性。
乙肝疫苗對乙肝的預防,在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嬰兒分娩時與產後傳播的阻斷均起一定作用。但母親妊娠期間子宮內母~胎之間乙肝病毒的傳播,現有包括乙肝疫苗在內的措施均難以發揮作用。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後,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新生兒的接種部位為大腿前部外側肌肉內,兒童和成人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內注射。單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保護率為87.8%。
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乙肝,新生兒在出生後應盡快(24小時內)給予乙肝疫苗注射,1個月後,再打1支,6個月後再打1支,一共3針,此方案稱為0、1、6方案;對於母親一方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雙陽性的新生兒需要聯合應用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體方法是新生兒采用注射2次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後立即及出生後1個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國際單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後0、1、6月各注射1次);此方案保護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乙型肝炎特異免疫球蛋白還可用於意外事故(職業暴露)等的被動免疫。
乙肝疫苗為非乙肝攜帶又無抗體者接種,產生抗體後再懷孕。注射時間按照0、1、6的程序注射。應該在孕前9個月進行注射。乙肝疫苗正常人接種8年,85%存在保護性抗體;幼年接種後,5年後71.3%乙肝病毒表面抗體(+),9年後51.34%;活動性肝炎、遷延性肝炎、急性肝炎治療好轉後半年可妊娠。各種病因的肝硬化,不宜妊娠(一旦妊娠,母體死亡率10~20%)。
母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所生子女中約有40%~50%將會變成攜帶者,可見乙肝母嬰傳播在乙肝傳播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檢出乙肝病毒DNA,該病毒存於精子頭部細胞漿中,精子進入卵細胞,就可以在子代細胞中繼續復制,發生子代細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嬰傳播。此外,即使受精時無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要孕期夫婦生活在一起,孕婦仍一直未脫離被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險。由於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孕期的性生活等均有可能使孕婦被乙肝病毒感染,進而又可通過父~母~嬰的方式感染子代,當父親表面抗原、e抗原雙陽性者,下一代感染幾率可達80%以上;當父親e抗體陽性時,下一代感染幾率為20%左右。胎兒感染乙肝病毒後,除可成為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外,還可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可引起低體重兒、先天性疾病或畸形、流產、死胎等。
男方患乙肝,若女方是健康者必須及時的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傳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注射乙肝疫苗後產生抗體則不會再感染乙肝病毒。其次,新生兒出生後要及時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便可阻斷乙肝的垂直傳播。
乙肝病毒的復制是靠DNA的復制來完成的,DNA的濃度越高,病毒的復制越活躍,因此當孕婦患有乙肝時要常規檢查乙肝DNA,了解病情嚴重程度和傳染性。
乙肝病毒攜帶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婦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妊娠一般無太大的危害,但如果肝髒已有潛在性的損害,懷孕後出現一系列變化可能會加重肝髒的負擔而引起肝髒病變。因此,這些孕婦要注意定期監測肝功能,一般為每月1次。若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應及時就診或住院治療。加強孕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注意飲食營養,合理調整飲食結構,進食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多食粗糧,少食精米精面,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花生、香菇、木耳、牛奶、鮮魚、雞蛋等。不要盲目進補,各種保健營養補品不要使用,以防其中摻雜激素等有害物質,主張均衡營養,食量要適中,避免體重增加過快,形成脂肪肝。忌抽煙、飲酒、濃茶及咖啡,忌熬夜。